血液循环障碍.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血液循环障碍;概述;
正常机体有动脉和静脉,经过心脏和神经——体液调整来保持动态平衡,维持正常血液循环。如平衡破坏, 则引发血液循环障碍。;;一 、充血;动脉性充血;(二)常见 充血原因及类型: ;2. 常见 类型:
1)生理性充血: 情绪激动、运动、饮 食后 胃肠道。
2)病理性充血: 常见于炎症反应 早 期。
;3. 病变:
肉眼:
大——组织器官体积轻度增大
红——颜色鲜红(RBC增多, 氧 和血红蛋白增多)
热——代谢增强
;4. 后果:
1) 解除病因→可完全恢复
2) 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破裂 性出血(如脑出血)
;静脉性充血又称淤血;外压—— V受肿瘤压迫、过紧绷带。
2.内塞—— V内血栓形成、栓子栓塞
3. 心衰——
左心衰(高血压、冠心)-肺淤血(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粉红色泡沫痰 )
右心衰(慢支等)-肝淤血(肝大、压疼、功效下降, 肝硬化), 严重时全身淤血。;(三) 病变:
肉眼: 大—体积肿大。
紫—颜色暗红。
凉—血管扩张, 散热增加。; 组织器官缺氧 → 实质细胞萎缩 变性 甚坏死 间质纤维组织增生 淤血性硬化
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水肿 漏出性出血; 出 血; 1. 按有否疾病 1) 生理性出血
2) 病理性出血 2. 按血液逸出机制 1) 破裂性出血 2) 漏出性出血 3. 按出血部位 1) 内出血 2) 外出血;(一)破裂性出血; 3. 血管壁受周围病变侵蚀:
如结核、恶性肿瘤、溃疡等。
4. 静脉破裂:
如肝硬化时曲张食管静脉。
5. 毛细血管破裂:
如软组织损伤。;(二) 漏出性出血;;三、病理改变;(二) 外出血
1. 咯血—呼吸道出血
2. 呕血—上消化道出血
3. 血尿—??尿道出血
4. 血便—下消化道出血
5. 淤点—粘膜较小出血
6. 紫殿—粘膜稍大出血
7. 淤斑—直径超出2cm 皮下出血; 1. 少许出血—可自行止血2. 局部出血—可吸收或机化, 纤维化。3. 关键器官引发严重后果 1) 脑出血 —偏瘫、死亡 2) 眼底出血 — 失明 3) 心包填塞 — 急性心功效不全4. 大量出血—失血性休克甚死亡。 ;出血量 估量: ;血 栓 形 成; 凝血 抗凝血
意义: 出血时止血又预防血栓 形成;一. 血栓形成条件及机制;;内皮损伤、血小板粘集示意图 ;(二)血流状态改变: 血流缓慢, 涡流, 如
静脉曲张等。静脉比动脉发生血栓多4倍。
其原因为: 1. 静脉 内有静脉瓣; 2. 静脉内血流缓慢, 甚至可短暂 停滞; 3. 静脉壁薄易受压, 血流经过毛 细血管抵达静脉后粘性有所增加。;(三)血液凝固性增高 血液中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 或
纤溶系统 活性降低, 造成血液
高凝状态
1. 遗传性 : 称为血栓素质
2. 手术、 创伤、妊娠、分娩、恶性肿瘤 使促凝因子释放 ;上述血栓形成 条件往往是同时存在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