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3115-2016 菊花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docx
ICS65.020.20B05
备案号:51460-2016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3115-2016
菊花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ologyofvirus-freechrysanthemumstockproduce
2016-09-20发布2016-11-20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3115-2016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待脱毒材料 1
4脱毒处理 1
5病毒检测 2
6脱毒原种苗的保存、扩繁与炼苗移栽 2
7脱毒原种苗的生物性状观察 3
8脱毒原种苗的繁殖 3
9建立脱毒苗母本圃 3
10脱毒种苗的质量检测 3
11包装与贮运 3
附录A(规范性附录)RNA病毒的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法 5
DB32/T3115-2016
II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组织编制。
本标准由南京农业大学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素梅、管志勇、吴丹、张飞、房伟民、蒋甲福、陈发棣。
DB32/T3115-2016
1
菊花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菊花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要求和规程.本标准适用于常见菊花脱毒种苗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NY/T1591-2008菊花切花种苗等级规格
DB32/T1530-2009切花菊种苗生产技术规程
3待脱毒材料
凡有待进行脱毒处理的品种均应是通过合法途径引进的,签署有关品种权保护协议,或者经自主选育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品种。
4脱毒处理
4.1茎尖培养脱毒
4.1.1无菌苗再生体系的建立
经检测含有特定病毒的菊花,取其越冬脚芽,进行外植体表面灭菌,具体步骤如下:剪除茎段上的叶片,用流动的蒸馏水冲洗15分钟后,用滤纸吸干后,于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浸泡30s,再转移到0.1%升汞中洗涤3~5min,取出,用无菌水冲洗5~6次,每次不少于3min,经消毒灭菌后的菊花茎段剪成小段,每段长2-3cm,带有1~2腋芽,接种于MS培养基中,每个组培瓶1~2个茎段。
4.1.2剥取茎尖
在超净工作台上操作,于解剖镜下,将材料置于消毒的滤纸上,用经消毒的手术刀和解剖针逐步剥去外层叶片,切取0.5~1.0mm直径大小的带有1~2片叶原基的茎尖顶端组织。
4.1.3分化培养
将剥取的茎尖接种于经过高温湿热灭菌的分化培养基上,并对接种的茎尖分别编号,置于25℃、光照强度1500~3000lx、光照时间16h/天的条件下培养,2~3个月后可分化出新芽。
DB32/T3115-2016
2
4.1.4诱导生根
切取1~2cm分化出的新芽接入生根培养基中,在25℃和光照强度1500~3000lx条件下,培养15~20d可长出新根。对每株生根苗进行编号。
4.2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脱毒
4.2.1热处理方法
将待脱毒的菊花植株放入光照培养箱中,采用变温升温的方式进行热处理,在日温/夜温分别为26℃/20℃下培养2d,而后每两天昼/夜温度分别升高2℃,直至38℃/30℃,该温度下培养40d。光照时间16h/天,光强为2000lx。剥取热处理过程长出的新梢顶端0.3~0.5mm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
4.2.2热处理茎尖培养脱毒
按照4.1茎尖培养脱毒方法进行培养,分化出苗、转接生根,对每株生根苗进行编号。
5病毒检测
5.1主要病毒种类
菊花B病毒
ChrysanthemumvirusB
(CVB)
番茄不孕病毒
Tomatoaspermyvirus
(TAV)
番茄斑萎病毒
Tomatospottedwiltvirus
(TSWV)
黄瓜花叶病毒
Cucumbermosaiccucumovirus
(CMV)
菊花矮化类病毒
Chrysanthemumstuntviroid
(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