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4-12-05约3.74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DB14/T1161—2015

甘薯脱毒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甘薯脱毒种苗繁育的术语和定义、甘薯脱毒、脱毒试管苗繁育及移栽、脱毒种薯生产及种苗繁育、病虫害预防。

本标准适用于甘薯脱毒种苗的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7413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

NY/T1200甘薯脱毒种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脱毒试管苗

应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再生试管苗,经检测确认不带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甘薯潜隐病毒(SPLV)和甘薯(SPVD)病毒,在容器内繁殖的种苗。

3.2

原原种(苗)

在60目的防虫网棚内或温室栽植脱毒试管苗生产的符合NY/T1200相应质量标准的种薯(苗)。

3.3

原种(苗)

用原原种作种薯,在大于1000m隔离条件下生产的符合NY/T1200相应质量标准的种薯(苗)。

3.4

生产用种(苗)

用原种作种薯,在大于500m隔离条件下生产的符合NY/T1200相应质量标准用于商品薯生产的种薯(苗)。

2

DB14/T1161—2015

4甘薯脱毒

4.1品种选择

通过国审或省审(认)定的适宜于本生态区种植的品种。在留种田挑选具有品种特征特性,茎叶生长健壮,叶片无叶斑、无花叶、无卷叶、无皱缩、无黄花等病症表现的薯块。

4.2盆栽育苗

将选择的薯块进行盆栽育苗,薯苗长至6~8片叶即可。

4.3消毒

4.3.1组培实验室消毒

提前5~7d对实验室进行空间消毒,每1m3用40%甲醛20mL、高锰酸钾15g,先将高锰酸钾放入容器内,再注入甲醛溶液,密闭熏蒸24h。

4.3.2器具消毒

将用于组培的所有器具用75%酒精均匀擦拭消毒或121℃灭菌20min。

4.3.3操作前消毒

工作人员应用肥皂仔细清洗手臂,更换消过毒的工作服、工作鞋、工作帽。进入操作台用75%酒精严格擦拭双手或戴无菌手套进行操作。

4.4无菌苗培育

将盆栽苗剪成2cm~3cm的茎段,0.1%洗衣粉溶液浸泡20min,自来水冲洗20min~30min,用75%酒精、0.05%Hgcl2在超净台下分别消毒40s、8min~10min,接入普通MS培养基中,在温度26℃~28℃,光照1800LX~2000LX,光照时间8h/d条件下培养25d左右,获得无菌苗。

4.5茎尖苗培育

4.5.1茎尖剥离

将无菌苗在40倍解剖镜下,剥离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分生组织。

4.5.2茎尖苗诱导

将剥离的茎尖分生组织放入添加0.5mg/L~1.5mg/L6-BA的MS培养基上,培养条件同4.4,50~60d后,茎尖成苗。

4.6茎尖苗病毒检测

单个茎尖苗株系在MS培养基中扩繁至100株左右时进行病毒检测。按照NY/T402采用血清检测法和指示植物检测法进行病毒检测,获取脱毒试管苗。

5脱毒试管苗繁育及移栽

5.1组培室繁育

3

DB14/T1161—2015

将确认的脱毒试管苗切成一叶一节或两叶两节的茎段,扦插在1/2MS培养基上,培养条件同4.4,40~45d进入下一轮扩繁,循环数代至移栽。

5.2网棚繁育

5.2.1整地建棚

苗圃地按N:P2O5:K2O=1:0.6~0.8:1.2~1.4比例施肥,中等肥力地块666.7m2施尿素15kg,磷酸二铵20kg~25kg,硫酸钾18kg~20kg,深翻、整细、耙平。搭建60目的防虫网棚。

5.2.2移栽时间

4月中旬至5月上旬,0cm~5cm地温稳定至15℃以上开始移栽。

5.2.3试管苗准备

将长至5~6片叶的试管苗用镊子轻轻从培养瓶中夹出,去掉老叶、残留培养基。

5.2.4试管苗移栽

开沟8cm~10cm,试管苗按株距8cm、行距15cm、深度2cm~3cm移栽,搭建60cm宽、50cm高的小拱棚。气温上升至30℃以上时,需覆盖遮阳网以保持棚内温度20℃~35℃。

5.2.5管理

5d左右在拱棚薄膜上打孔透气,每1m23~4个孔,孔径1cm,10d左右增加至5~7个,孔径2cm~3cm,而后逐渐加大透气孔,20d后可逐步去掉拱棚。

6脱毒种薯生产及种苗繁育

6.1脱毒种薯生产

6.1.1原原种生产

5月底至6月上旬将移栽成活的试管苗剪成20cm长,栽插至60目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