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第五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二、应收账款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和程序必须明确地规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信用期间和折扣条件。
(一)信用标准确定应考虑的因素
企业在设定某一顾客的信用标准时,往往先要评估它赖账的可能性。这可以通过“5C”系统来进行。
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 品质 指个人申请人或公司申请人管理者的诚实和正直表现; 能力 反映的是公司或个人在其债务到期时可以用于偿债的当前和未来的财务资源;可以使用流动比率、现金流的预测等方法评价。 资本 资本是指如果公司或个人当前的现金流不足以还债,他们在短期和长期内可供使用的财务资源; 抵押 当公司或个人不能满足还款条款时,可以用作债务担保的资产或其他担保物; 条件 指影响顾客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经济环境,对申请人的这些条件进行评价以决定是否给其提供信用。
【例题15·单项选择题】信用评价的“5C”系统中,条件是指( )。
A.在短期和长期内可供使用的财务资源
B.指顾客拒付款项或无力支付款项时能被用作抵押的资产条件
C.指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条件
D.指企业流动资产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条件
E.顾客的信誉条件,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
【答案】C
【解析】所谓“5C”系统,是评估顾客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 本题中A指资本,B指抵押,C指条件,D指能力,E指品质。
(二)信用期和现金折扣的决策
信用条件是销货企业要求赊购客户支付货款的条件,由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两个要素组成。
总额分析法 差额分析法 1.计算各个方案的收益: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边际贡献=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注意:固定成本如有变化也应予以考虑 1.计算收益的增加:
=增加的销售收入-增加的变动成本=增加的边际贡献=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注意:如果固定成本有变化,还应该减去增加的固定成本。 2.计算各个方案实施信用政策的成本:
第一: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其中: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则: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计利息=平均每日赊销额(或销售额)×平均收账天数×变动成本率×资金成本率未扣除现金折扣的年赊销额=存货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其中:存货占用资金=存货平均余额
(3)应付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应付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其中:应付账款占用资金=应付账款平均余额
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
第三:计算折扣成本(若提供现金折扣时)
折扣成本=赊销额×折扣率×享受折扣的客户比率
第一:计算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增加;
第二:计算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第三:计算折扣成本的增加(若提供现金折扣时)。 3.计算各方案税前损益:
=收益-成本费用 3.计算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
=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 决策原则:选择税前损益最大的方案为优。 决策原则:如果改变信用期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0,则可以改变。
【提示】
1.信用期变动的分析,一方面要考虑对利润表的影响(包括收入、成本和费用);另一方面要考虑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并且要将对资金占用的影响用“资本成本”转化为“应计利息”,以便进行统一的得失比较。(P157)
2.在题中没有给出平均收账天数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现金折扣条件,则用信用期作为平均账天数;如果有现金折扣条件,则用加权平均数作为平均收账天数。 变动成本(每件4元) 400000 480000 固定成本(元) 50000 50000 毛利(元) 50000 70000 可能发生的收账费用(元) 3000 4000 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元) 5000 9000
收益增加:
收益的增加=销售量的增加×单位边际贡献=(120000-100000)×(5-4)=20000(元)
2.改变信用政策带来的成本增加
①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接教材例5-2】
改变信用期间导致的应计利息增加
=60天信用期应计利息-30天信用期应计利息
3.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增加
收账费用增加=4000-3000=1000(元)
坏账损失增加=9000-5000=4000(元)
4.改变信用期的税前损益
改变信用期的税前损益=收益增加-成本费用增加=20000-7000-1000-4000=8000(元)
由于收益的增加大于成本增加,故应采用60天信用期。
②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教材例5-3】延续上例数据,假设上述30天信用期变为60天后,因销售量增加,年平均存货水平从9000件上升到20000件,每件存货按变动成本4元计算,其他情况依旧。
由于增添了新的存货增加因素,需要在原来分析的基础上,再考虑存货增加而多占资金所带来的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