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docx
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4.4.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15日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理解心脏结构与功能。
2.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认识到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3.增强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心脏工作原理,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物学现象。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描述血管的基本类型和血液的成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科充满好奇心,对人体的奥秘特别感兴趣。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来学习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视觉学习,喜欢图表和模型;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动手操作和实验。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理解可能存在困难,特别是在理解心脏四个腔室的功能和血液循环的具体路径时。此外,对于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学生可能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概念。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生物学概念感到困惑,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模型来辅助理解。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心脏模型、人体骨骼模型、实验仪器(如血压计、心电图机)。
2.课程平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电子教材、教学课件。
3.信息化资源:心脏解剖动画、血液循环视频资料、生物学在线实验平台。
4.教学手段: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观察记录。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心脏的图片和动画,引发学生对心脏的好奇心。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心脏是什么吗?它有什么功能?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如血液循环系统的基本构成。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认识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作用。
2.讲授新知(20分钟)
-心脏的结构:展示心脏模型,讲解心脏的四个腔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和它们的功能。
-心脏的血液流动:通过动画或图示,展示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的流动路径。
-心脏的跳动:讲解心脏的跳动原理,包括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与舒张。
-心脏的调节:介绍心脏跳动的调节机制,如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
-实验演示:进行心脏跳动实验,让学生观察心脏模型的跳动,并尝试解释跳动的原因。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相关问题,如心脏如何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
-课堂问答:随机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对心脏知识的掌握情况。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心脏模型,尝试模拟心脏的跳动和血液流动。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心脏是如何保证血液循环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学习和思考。
5.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如血管的类型和功能。
-撰写一篇关于心脏的小短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并配以插图。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知识点梳理
1.心脏的位置和结构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稍偏左。
-心脏分为四个腔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心脏壁由三层组成:外层是心外膜,中层是心肌,内层是心内膜。
2.心脏的血液流动路径
-上半身和下半身的血液分别流入心脏的左右心房。
-右心房接收来自全身的静脉血液,流入右心室。
-右心室将血液泵入肺动脉,血液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
-氧合后的血液从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再流入左心室。
-左心室将血液泵入主动脉,血液分布到全身。
3.心脏的跳动原理
-心脏的跳动是由心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
-心肌的收缩和舒张是由心脏的起搏点(窦房结)控制的。
-心脏的跳动分为心房收缩、心室收缩、心房舒张和心室舒张四个阶段。
4.心脏的调节机制
-心脏的跳动受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心输出量减少。
5.心脏瓣膜的作用
-心脏瓣膜包括房室瓣和动脉瓣。
-房室瓣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入心室。
6.心脏病的类型
-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颤等。
-心肌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等。
-心脏瓣膜病:如瓣膜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