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奶牛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危害及两种检测方法.pdf

发布:2017-06-21约3.66千字共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现代畜牧科技 2017年第4期总第28期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7.04.145 奶牛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危害及两种检测方法 梁 杰 (国家乳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摘要:奶牛生鲜乳中含有过高的黄曲霉毒素M1主要是由于其采食大量发生霉变的饲料、饲草,导致体内含有大量的 h就能够检测 黄曲霉毒素Bl,通过体内代谢生成黄曲霉毒素M1,并存在于肝脏、肾脏、乳腺以及乳汁中,且经过24 到牛奶中存在黄曲霉毒素M1。现主要介绍检测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两种方法。 关键词:奶牛鲜乳;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B1;危害;薄层色谱法;SNAP法;薄层层析法 中图分类号:TS252.1 文献标识码:B 1产生及危害 通风良好,使其逐渐挥干,最后将蒸发皿中的残留物通过三 氯甲烷转移到浓缩管内,并经过减压吹气法使该溶液浓缩到 哺乳类动物主要是采食污染有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或 适当体积后备用。点样层析、展开、测定,即分别取10扯L标 者食品而导致分泌的乳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M1。一般来 准液和样品用浓缩液,并点滴在硅胶G薄层板(在105℃经 说,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各中自然灾害,如干旱、早霜、 过2h活化)上,放在展析缸(提前添加一定量的展开剂)中 虫害、倒伏等,以及收获后在加工、运输、储藏过程中不合理, 展开,注意纵展和横展相结合,待挥干后置于紫外灯下进行 如贮藏湿度大等,都容易感染黄曲霉菌。在温度、湿度适宜 观察,并测量其Rf值,通常黄曲霉毒素M1的Rf值是0.34, 的条件下,就会生成一定数量的黄曲霉菌,黄曲霉毒素就是 还要同标准溶液的最低检出量(0.0004肛g)的荧光强度进行 其产生的代谢物。 比较,同时在荧光点处喷洒适量的硫酸溶液(1:3)显色剂, 奶牛采食污染有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后,进入的黄曲 用于确证试验,最后根据标准溶液最低检出量、样品称量值、 霉毒素Bl就会与微生物逐渐产生相互作用,其中10%作用 浓缩体积以及总稀释倍数进行计算黄曲霉毒素M1含量。 的毒素能够在瘤胃内菌群的作用下发生降解,其他部分毒素 SNAP法。主要是根据酶联免疫竞争原理,即样品中含 即会被瘤胃吸收进人血液,并在体内的肝微粒体单氧化酶系 有的黄曲霉毒素M1同定量特异性酶标抗体发生反应,多余 的催化下,经由细胞色素P一450的调节,导致黄曲霉毒素 的游离酶标抗体就会同酶标板内的包被抗原相结合,经过流 B1末端存在的呋喃环c一10发生羟基化而生成黄曲霉毒素 动洗涤后添加适量的酶显色底物进行显色,最后与标准点进 M1。由于黄曲霉毒素M1没有活性,从而能够直接经由尿 行比较定性。检测前,要先打开SNAP加热器和黄曲霉毒素 液排到体外,或者结合葡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