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4.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共22张ppt).ppt

发布:2017-03-10约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知识回顾: 1、生物膜系统包括哪些结构? 2、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什么? 3、生物膜,即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在组成成分上具有 性。 一致 脂质和蛋白质 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 一、对膜成分的探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一、对生物膜成分的探索历程 现象观察: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 物质更容易透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 。 实验证明:20世纪初,对膜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 和 组成。 溶于脂质的 膜是由脂质组成 脂质 蛋白质 例1、下列物质中,易通过细胞膜的是( ) A、淀粉 B、性激素 C、蛋白质 D、糖类 B 提出问题: 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的呢? 结构 成分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广大附属实验学校 黄彧娴 从细胞膜提取的脂质 单分子层面积约是细胞膜面积的两倍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资料: 将红细胞中提取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结论:? 铺成单分子层后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提出假说: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两层脂质分子是怎样排列的呢?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磷脂分子的结构 尾部 头部 亲水 疏水 磷脂分子可以在空气和水的界面上展开为一层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以什么为主? 二、细胞质基质中以什么为主? 那么,构成细胞膜的两层磷脂分子是怎样排列的呢? 请同学们完成以下活动: 1、选择手中的材料构建出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 2、同时思考构建该结构的理由。 两层脂质的排列方式: A B C 膜中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两层 提出假说:生物膜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层结构构成的静态统一结构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思考:蛋白质如何排列? 费雷和埃迪登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免疫荧光技术 例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人鼠融合实验中采用红色荧光蛋白和绿色荧光蛋白分别标记了人和鼠的细胞 B、该实验需要37度培养的原因是该温度符合细胞生存的最适温度范围 C、杂交细胞的蛋白质分布一直稳定不变 D、人鼠细胞的融合体现了二者在膜成分上的一致性 C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结论:膜上的蛋白质分子能够运动 同时证明磷脂分子也可以运动 是细胞膜 的 结构特点 ! A C D B 例3、人体内的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 ) 选择透过性 保护作用 流动性 扩散 C 根据以上细胞膜的结构特点,你能继续组装出它的结构模型吗 镶在表层、 蛋白质的位置 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 贯穿磷脂双分子层 (膜结构内外不对称) 磷脂双分子层 (膜的基本支架)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 内容要点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 镶 覆盖 、嵌、贯穿 糖蛋白 糖被 、糖脂 练习 例4、细胞膜具有流动性,这种结构特点是指 ( ) 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细胞膜上磷脂是静止的,蛋白质具有流动性 C、细胞膜中磷脂和蛋白质都具有流动性 D、细胞膜上蛋白质是静止的,磷脂具有流动性 C 现象观察: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 物质更容易透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 。 实验证明:20世纪初,对膜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由 和 组成。 提出问题: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的呢? 实验探究: 1925年 荷兰科学家测得膜单分子层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提出 . 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的单位膜模型:所有生物膜都由 三层结构。 提出新问题:如果膜是静态的,细胞的一些复杂功能又怎样解释呢? 组织新探究: 1970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指出细胞膜具有 。 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 。 小结: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溶于脂质的 膜是由脂质组成 脂质 蛋白质 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一定的流动性 流动镶嵌模型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