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涉农税收优惠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docx

发布:2024-11-24约3.84千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涉农税收优惠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农业问题,在十七大中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并明确要求加大政策支农惠农力度。在税收方面,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研究并出台一系列涉农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建设,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而政策制定的目的要得到实现,则依赖于政策的有效执行。但是现行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农民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惠,国家扶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初衷没有得到实现。因此,清楚认识涉农税收优惠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

策,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本文在认识公共政策执行与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理论研究及其观点,通过问卷调查

的方式掌握税收优惠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加以完善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涉农税收优惠政策的有效执行贡献一份力量。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间环节,政策执行的好坏关系到政策的成败,因此,政策执行是作为政策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而存在的。涉农税收优惠政策要想发挥作用,达到支农惠农的目的,执行过程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1.2.1政策执行

1、政策执行的概念及由来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兴起了“执行运动”(implementation

movement)。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为执行运动的代表人物。1973年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发表了《执行》一书。书中对美国联邦政府制定的

“奥克兰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系统地考察研究,奥克兰计划是一项联邦政府为创造就业机会而制定的政策项目。研究表明,奥克兰计划并没有按政策制定者所设想的那样被执行,它并没有实现预先定好的目标。奥克兰计划失败的原因在于它被执行的方式上。他们的工作引发了西方尤其是美国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出现了一场研究政策执行的热潮,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执行运动”。

国内外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对政策执行的概念作了不同的诠释。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将政策执行理解为是“在目标的确立与适应于取得这些目标的行动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奥斯特罗姆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公共人员和私人或公共团体和私人团体为了致力于实现既定政策决策所设立的目标而采取的各项行动。”史密斯则认为:“任何一项化观念为行动的行为都涉及某种简化工作,而组织机构正是这种简化工作的主体;是它们把问题解剖成具体可以管理的工作项目,再将这些项目分配给专业化的机构去执行。”国内学者对政策执行也做出了不同的定义。曾灿灿和张进美把政策执行定义为:“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的过

程,它是指政策方案被采纳后,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运用各种政策资源,以实施、服务和宣传等行动方式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换为现实效果,从而使既定的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陈振明则将政策执行界定为:“一种为了实现政策目标,把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的动态优

化过程。”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政策执行可以定义为:所谓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以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2、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型

西方国家不少学者提出了著名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型。如史密斯提出的“史密斯理论模型”、M.麦克拉夫林提出的“互动理论模型”、E.巴德克的“博弈理论模型”、M.雷恩和F.拉宾诺维茨的“循环模型”和霍恩和D.米特提出的“政策执行系统模型”。我国对政策模型也进行了相关研究,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类模型,分别是“官僚制模型”、“政治动员模型”和“博弈模型”。这些理论模型全面考察了影响政策执行的各因素,模型的提出,为人们认识和解决政策执行中的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途

径,但是这些模型对我国政策执行的现状并不能进行充分地解释。因此,在处理我国的政策执行问题上,不能套用单一的理论模型。

第二章公共政策执行与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理论基础

2.1公共政策执行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进行深入研读,并结合自身的理解,在本论文第一章我们已经得出了政策执行的定义:所谓政策执行就是政策执行者通过一定的方式将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以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

2.1.2公共政策执行模型

国外有关政策执行模型,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5种,即史密斯的

“史密斯理论模型”、M.麦克拉夫林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