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大纲.docx
PAGE
PAGE7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选修课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开课单位
机械电子教研室
授课学期
第6学期
学分/学时
2/32
课内学时
32
理论授课
32
上机学时
0
课内实践
0
实验学时
0
课外学时
32
适用专业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是否双语
否
先修课程
《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电工电子学》
后续课程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维护》、《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二、课程简介
《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是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为理论和实践接合紧密的一门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的状态,确定其整体或局部正常或异常,早期发现故障及其原因,并能预报故障发展趋势的技术。油液监测、振动监测、噪声监测、性能趋势分析和无损探伤等为其主要的诊断技术方式。培养学生掌握机械设备故障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具备分析机械设备故障的能力,全面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运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设备故障诊断能力。
三、课程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相关概念、机电设备失效机理、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等理论基础知识,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理论知识基础。
课程目标2.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掌握机械零件修复技术、机械设备的拆修与安装等实践操作技术,为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奠定实践操作基础。通过机械设备故障诊断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理论、技术、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为从事机电维修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目标3.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了解机械学专家成才经历等,激发学生求知热情、探索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课程目标1
指标点1-3:运用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解决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工程知识
课程目标2
指标点1-3:运用专业基础知识,掌握解决复杂机械电子工程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指标点3-2:能够在综合考虑特定需求和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在设计环节中能够体现创新意识。
1-工程知识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课程目标3
指标点4-1: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针对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探讨分析解决方案。
4-研究
四、课程基本教学内容及对课程目标的支撑
(一)课程基本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机械设备故障诊断的相关概念(学时数:2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内容,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新技术。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机电设备故障、维修的基本概念和内容,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新技术。
难点: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新技术。
3.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丰富学生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
(2)通过案例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理解机电设备故障、维修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内容,对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有较完整的认识,掌握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新技术。
5.支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3。
第二单元机电设备失效机理(学时数:6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导致机电设备失效的五种形式,即:磨损、变形、腐蚀、断裂、老化,避免或缓解机电设备失效的方法。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机电设备失效的五种形式,避免或缓解机电设备失效的方法。
难点:避免或缓解机电设备失效的方法。
3.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丰富学生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
(2)通过案例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知识整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4.学生学习预期成果
理解导致机电设备失效的五种形式,即:磨损、变形、腐蚀、断裂、老化。掌握避免或缓解机电设备失效的方法。
5.支撑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3。
第三单元机械设备故障诊断(学时数:8学时)
1.课程主要内容
温度诊断、振动诊断、油样分析、无损检测的检测原理。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温度诊断、振动诊断、油样分析、无损检测的检测原理。
难点:无损检测原理。
3.教学方法
(1)通过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阐明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丰富学生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职业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