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课件--尿路感染.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病例分析(二) 男性,65岁,间断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和发热32年,再发加重2天 32年前因骑跨伤后“下尿路狭窄”,间断发作尿频、尿急、尿痛,有时伴腰痛、发热,经抗炎和对症治疗后好转,平均每年发作1-2次。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发热达38℃-39℃,无寒战,伴腰痛、尿频、尿急、尿痛,无肉眼血尿,无浮肿,自服氟哌酸无效,为进一步诊治入院。发病来饮食可,大便正常,睡眠好,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47年前患“十二指肠溃疡”,经治疗已愈,无结核病密切接触史,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8.9℃,P120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急性热病容,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眼睑不肿,心肺无异常,腹平软,下腹部轻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肝脾未触及,双肾区叩痛(+),双下肢不肿。 化验:血Hb132g/L, WBC28.9×109/L,中性分叶86%,杆状5%,淋巴9%,尿蛋白(+),WBC多数/高倍,可见脓球和白细胞管型,RBC5-10/高倍。 如何诊疗 ? 肾脏体积缩小,表面不光滑; 瘢痕形成,肾间质纤维增生,白细胞浸润,最后形成固缩肾; 慢性肾盂肾炎双侧肾脏病变多不一致 慢性肾盂肾炎 临床表现 一 急性膀胱炎 比例:占60%以上 典型症状: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 下腹部疼痛等 全身症状:一般无全身症状 尿液变化:尿液混浊,异味。 白细胞尿,血尿30%,偶有肉肉眼血尿。 1 急性肾盂肾炎 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等 泌尿系统症状:膀胱刺激征,腰痛,肾区 叩击痛,输尿管、膀胱区压痛 尿液变化:浑浊,脓尿、血尿 少数:发热中毒症状,胃肠紊乱,血尿, 一般无高血压、肾功改变。 二 肾盂肾炎 症状:不同程度的低热,间歇性尿频、排 尿不适、腰部酸痛 典型症状:夜尿增多、蛋白尿 预后:病情持续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诱发:急性发作时症状类似急性肾盂肾炎 2 慢性肾盂肾炎 隐匿尿感 有真性细菌尿,而无尿路感染的症状 60岁以上老年妇女可达10% 孕妇约占7% 三 无症状细菌尿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尿常规:尿蛋白常为阴性或微量; 尿沉渣内白细胞多数显著增加; 如发现白细胞管型,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 少部分病者有较明显的镜下血尿,极少 数(5%)可有肉眼血尿。 其他实验室检查 急性肾盂肾炎血白细胞↑,N核左移; ESR↑; 肾浓缩功能轻度障碍 尿细菌学检查 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 膀胱穿刺尿做细菌定性培养,是诊断尿感的金指标。 尿细菌定量培养临床意义 尿含菌量 ≥l05/ml,为有意义的菌尿,为尿感 104~105/ml者为可疑阳性,需复查 <104/ml,可能是污染。 细菌学检查的假阳性和假阴性 假阳性:多可能与中段尿标本收集不合标准,粪 便、白带的污染 尿标本室温放置超过1小时接种 接种和检验技术上的错误有关 假阴性:多因为患者近1周有应用抗生素的病史 尿液在膀胱停留时间不足6小时 或过多饮水造成细菌稀释, 或有些尿感排菌为间歇性 尿细菌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尿感急性期不宜做X线静脉肾盂造影检查(IVP),可做B超检查以排除梗阻和结石。 女性IVP的适应证: ①复发的尿感; ②疑为复杂性尿感; ③拟诊为肾盂肾炎; ④感染持续存在, 对治疗反应差。 影像学检查 诊断标准 以真性细菌尿为准 1.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l05/ml;如临床上无症状,则要求两次细菌培养均为有意义的细菌尿、且为同一菌种。 2.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3.但女性有明显尿急、尿频、尿痛,且尿白细胞增多,便可疑为尿感,如尿细菌定量培养≥l02/ml且为尿感常见致病菌则可拟诊为尿感。 尿感定位诊断 上、下尿路 还没有令人满意的定位方法 膀胱冲洗后尿培养 免疫荧光技术 上尿路 下尿路 体 温 38度以上 低于38度 腰 痛 有 无 尿路压痛 上.中.下侧腹 膀胱区 白细胞管型 有 无 B超 光点增粗,分离 阴 性 尿β2微球蛋白 升 高 正 常 尿N A G 酶 升 高 正 常 尿渗透压 降 低 正 常 单剂或三天抗菌疗法 效 差 效 佳 尿感定位诊断 鉴别诊断 全身感染性疾病 肾结核 尿道综合征(感染性,非感染性) 1、全身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