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年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2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PAGE
PAGE4
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一、教材分析
《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其次节内容,在前一节学习了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后,本节进一步使学生相识到环境污染的严峻性以及爱护环境的迫切性。另外,学习本节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第四章和第五章内容的相识和理解,也为后面学习“生物科学与环境爱护”“生态工程”等内容打下了基础。课标要求“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概述生物多样性爱护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爱护须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爱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爱护,须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爱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概述生物多样性爱护的意义和措施。
[解决方法]通过举例,绘制漫画等引导学生思索生物多样性爱护的意义和措施。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同上。
[解决方法]同上。
四、课时支配
1——2课时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解法。教具打算:图片、实例资料
六、学生活动
1、阅读相关内容,开展探讨。2、小组沟通。
七、教学过程
导入:“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是指谁?如何理解“共同的”涵义?让学生感受到茫茫太空之中,地球像是一艘遨游的飞船,地球上全部的生灵搭载在这艘飞船上,结伴而行,体验着同一生命旅程,没有可以停靠的港湾,没有可以迁居的绿洲。
我们的家园正面临着严峻的威逼。学生阅读教材P123——124有关内容,设问: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2、这些环境问题会不会影响我们个人的生活?
3、我们个人的行为,对这些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没有影响?
老师总结归纳:
1、温室效应。由于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使地层中经过千百万年而积存的碳元素,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快速增加,阻挡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上升,形成“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的冰雪和高山的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等。
2、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引起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地球最好的爱护伞,它汲取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臭氧层破坏,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
3、海洋污染:赤潮是由水体富养分化引起的。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富养分化。当海水中发生富养分化时,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赤潮,其危害主要有:
①藻类死亡后,遗体被细菌分解时消耗水体中的大量氧气,使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②这些生物遗体被厌氧型微生物分解时,产生出硫化氢、甲烷等有毒物质,致使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4、酸雨:生态系统的硫循环见下图。
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SO2排放到大气中,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自动净化实力,因而造成严峻的大气污染,并使很多地区出现酸雨。
酸雨素有“空中死神”之称。它可以使水体酸化,从而使鱼类的生殖和发育受到严峻影响;它会干脆损害植物的芽和叶,影响植物的生长。此外,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等。
据报载(1999年12月6日《文汇报》),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1999年全面停止了持续半个世纪的垦荒,“北大荒”不再开荒。这是因为连年的垦荒虽然为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了贡献,却也使三江平原的湿地面积缩小了60%,丹顶鹤、东方白鹳等一些鸟类在该地区基本绝迹。于是,引出一个重要话题:如何协调粮食生产与环境爱护的关系?
为什么要爱护生物多样性呢?学生阅读教材P124——127相关内容,设置下列问题让学生探讨回答:
1、生物多样性的内涵是什么?
2、生物多样性有哪些价值?
3、爱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些?
老师总结归纳:
主题
每层次相关的内容
基因
基因携带着遗传信息,基因限制性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是遗传多样性之源。
物种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库在代代相传过程中保持和发展,物种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成分的多样性,与物种的多样性亲密相关,爱护生态系统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爱护。
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启发学生思索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生态功能)和潜在价值。例如,老师可以绘制一幅漫画:苍老的大树发愁地想:“鸟儿们都死了,谁来替我传播种子呢?”引导学生思索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物种的灭亡很可能导致一连串物种的灭亡,也可能造成某些物种的数量失控,如猫头鹰、鼬和狐的灭亡可能造成田鼠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