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生化名词解释.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临床医学生化名词解释
临床医学生化名词解释
1. 兴奋性 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 静息电位 细胞静息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3. 动作电位 细胞膜受刺激后在原有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膜电位的快
速而短暂的逆转并且可以扩布的电位变化。
4. 易化扩散 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的“帮助”
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5. 主动转运 指细胞通过本身的耗能过程,在细胞膜上特殊蛋白质的协助下,
将某些物质分子或离子经细胞膜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
6. 心动周期 指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
7. 每搏输出量 指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液量,简称搏出量。
8. 每分输出量 指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心输出量。
9. 血压 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即压强。
10. 呼吸 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11.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并分泌的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的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
12. 潮气量 指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平静呼吸时,正常成年人
的潮气量约为500ml 。
13. 肺活量 指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正常成人男性约
为3.5L ,女性约为2.5L 。
14. . 时间肺活量 指尽力最大吸气后,再尽力以最快的速度呼气,计算呼气开始
后第1、2、3秒末呼出的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比,分别称为第1、2、3秒末的时间肺活量,正常人各为83%、96%、99%。时间肺活量能反映肺通气阻力的变化,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
15. 肺泡通气量 指每分钟吸入肺泡或由肺泡呼出的气量。肺泡通气量=(潮气量
-解剖无效腔气量) ×呼吸频率。
16. 通气/血流比值 指每分肺泡通气量与每分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时
17. 肺牵张反射 吸气时支气管、细支气管被扩张,管壁平滑肌层内的牵张感
受器受到牵拉刺激而兴奋,牵张感受器的兴奋导致吸气抑制,促使吸气向呼气转化。这一反射称为肺牵张反射或黑-伯反射
18. 容受性舒张 咀嚼和吞咽食物时,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
刺激,可反射性通过迷走神经中的抑制性纤维,引起胃底和胃体肌肉的舒张,胃内容扩大,这种舒张称为容受性舒张
19.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指由胃粘膜表面的粘液和胃粘
膜上皮细胞分泌的HCO3-一起形成的抵抗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侵蚀的凝胶层。
20. 消化 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1. 吸收 吸收指食物经过消化后,一些可吸收的营养成分包括水和无机盐类等
透过消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22. 分节运动 分节运动是一种以消化道平滑肌中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
舒张运动形式,多发生在小肠,在小肠各个部分均可发生
23. 内因子 是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可以与进入胃内的维生素B12结
合,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也可与远侧回肠粘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内因子缺乏,造成维生素B12缺乏,影响红
细胞生成,出现恶性贫血
24. 排泄 机体将新陈代谢的最终产物,进入机体内环境的异物和有害物质以及
摄入的过剩物质通过一定的途径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25. 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可在一定的血压变动范围
(10.64~23.94kpa)内,不依赖于外来神经和体液的作用,而通过肾脏血管本身的活动对其血流量进行调节,这种调节方式称为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
26. 肾小球滤过率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正常成人肾小球
滤过率为125ml/min
27. 滤过分数 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百分比叫滤过分数,其正常值为
28. 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
细血管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29. 肾糖阈 指尿中刚刚出现葡萄糖时的血浆中葡萄糖浓度值,此值通常为
160~180mg/100ml
30. 渗透性利尿 当肾小管和集合管中的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时,其渗透压也随
之增高,从而减少了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由此引起的尿量增多,称为渗透性利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