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河流对土地的作用》教学设计_侯荣珍.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
内容
第三单元
第七课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设计教师
侯荣珍
教 学
目 标
1.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2.推测河流什么地方流速快,什么地方流速慢,什么地方将会有侵蚀,什么地方将会有沉积。
3.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4.尝试解释冲击平原的形成原因。
教学
重点
做河流实验,探究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教学
难点
观察河流实验中的现象,用文字和不同的符号记录和表示河流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
教 法
指导观察
学 法
模拟实验
教 学准 备
分组器材:湿润、混有少量沙的土、长方形塑料水槽(可用一升牛奶盒剖开对接成河道装置)、报纸、塑料薄膜、小铲子、大饮料瓶、塑料杯(杯底侧边扎孔)、水、尺子、接水桶。
教师演示:河流形成、河流侵蚀两岸和河床、江河下游泥沙沉积成平原的图片、课件。
教 学
环 节
学 生 活 动
教 师 导 学
备注
引入
1.学生回答。
2.学生讨论交流。
1.我们国家有哪些大的河流?家乡有哪些河流?这些河流和我们的生活生产有什么关系?你知道长江和黄河的形成原因吗?
小结:河流一般是由冰雪融化形成的小溪,或是山涧溪流汇集而成的。当流水漫过地表时,会形成细小的水流和沟壑,这些细小的水流会逐渐形成溪流并汇成河流,而沟壑在流水不断侵蚀的过程中会逐渐发展成大的切沟和冲沟并形成河床。
2.河流对土地又会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二、探索河流对土地的影响
1.回忆沉积实验,观看关于“大石头—鹅卵石—细沙”的图片。
2.学生实验。
准备实验装置:注意空出盒的1/3不要装土。
观察无河水流过的“河道”,在记录纸上画出河道的形状,并把它的宽度、深度标记在图上。
推测:当河流形成时,什么地方流速大,什么地方流速小,什么地方会发生侵蚀,什么地方会发生沉积?
在河道上记下自己的推测,用虚线标出。
学生动手实验。注意:在向“河流”注水时,一定要检查出水口是否正对“河道”,试一试,流出的水是不是正好流入“河道”中。确保无误后,才能正式向“河道”注水。注水一开始,要保持杯子中的水始终是满的。在实验盒的出水口,一定要用较大的容器接住流下来的水。为了让效果明显,观察得更清楚,可以让实验观察的时间长一些,也就是说在一瓶水流完后,再接着倒一瓶水。
观察河水流动速度的变化,注意河水的什么地方被侵蚀了?什么地方会有土沉积下来?
3.小组交流、讨论。
4.全班交流、汇报。
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如果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河水携带的泥沙会怎样呢?
三、侵蚀和沉积形成的地形地貌
学生讨论回答。
1.为什么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2.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课件。
四、拓展延伸
1.阅读单元资料库,了解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2.讨论。
1.除了流水,还有什么自然的力量能引起土地的侵蚀和沉积?
2.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我们能想办法减少侵蚀吗?
作
业
做本课练习。
板
书
第七课 河流对土地的作用
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