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PPS 015-2024 热水灌巢防治红火蚁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01
B16
团 体 标 准
T/GDPPS015—2024
热水灌巢防治红火蚁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hotwaterirrigationnestcontrolofSolenopsisinvicta
Buren
2024-12-16发布 2024-12-16实施
广东省植物保护学会 发布
T/GDPPS015
T/GDPPS015—2024
I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广东省植物保护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宁波大央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德森、陆永跃、吕玲玲、徐旭、齐国君、何余容、许益镌、王磊。
T/GDPPS015
T/GDPPS015—2024
T/GDPPS015—20243.4热水灌巢hotwatermounddrenchtreatment
T/GDPPS015—2024
3.4热水灌巢hotwatermounddrenchtreatment
将热水从蚁巢顶部灌入蚁巢中。
3.5活蚁巢activeantnest
受到扰动后60s内有3头以上红火蚁爬出活动的蚁巢。
PAGE
PAGE1
PAGE
PAGE2
热水灌巢防治红火蚁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热水灌巢防治红火蚁(SolenopsisinvictaBuren)的防治原则、防治条件、防控操作、结果保存、复核及记录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防治鱼塘、水源保护地、海岛、居民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内零星发生的红火蚁蚁巢。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980.149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
GB/T20477红火蚁检疫鉴定方法
GB/T23626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
GB/T23634红火蚁检疫规程
NY/T2415红火蚁化学防控技术规程
NY/T3541红火蚁专业化防控技术规程
DB4403/T325红火蚁防控规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蚁丘antmound
红火蚁所构筑并正在或曾经生活过的突起土堆或沙堆。
蚁巢antnest
蚁丘及其地下结构部分是红火蚁繁殖和活动的主要场所。
蚁群antcolony
由红火蚁工蚁、幼蚁、生殖蚁等多个品级构成的具有持续存在能力的群体。
防治原则
热水灌巢应先处理蚁巢边缘,随后处理蚁巢中央;制备的热水温度应当高于90oC。
防治条件
防治工具
标记旗、插地牌、油性记号笔、铁锹、实心铁棒/木棒(表面光滑,直径1cm、长1.5m)、高筒水鞋、橡胶手套、工作服、遮阳帽、电热烧水桶、水银温度计(量程0oC~100oC、长50cm)、温度计夹、塑料圈(内径52cm、高35cm、厚2mm,内壁涂布特氟龙)、监测瓶(10mL塑料指型管)、秒表、照相机、滑石粉等。
安全与防护措施
参与灌巢处理的工作人员应经过实际操作与安全防护等方面的技术培训。灌巢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以避免热水飞溅烫伤。在红火蚁疫情监测、调查和防治过程中,须穿厚布质工作服(以紧袖口式为宜)和高筒水鞋,并戴好厚橡胶手套,烈日下可戴遮阳帽。在高筒水鞋、铁锹把、温度计、实心铁棒/木棒和橡胶手套中上部涂抹一圈凡士林或滑石粉,防止红火蚁等害虫钻入、叮咬人体。若不慎被红火蚁叮咬,应立即用冰敷患处,并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含类固醇的抗过敏外敷药膏或口服抗组胺药来缓解瘙痒和肿胀的症状。
环境条件
热水灌巢应避免在多雨天气开展,可用于清除鱼塘、水源保护地、海岛、居民区等生态敏感区域内零星发生的红火蚁蚁巢。
防控操作
操作前处理
如防治区域内杂草茂盛,则在防治开始前1周清除杂草,除草过程中尽量避免扰动蚁巢。
红火蚁疫情监测及蚁巢定位
诱集法
在防治区域内开展红火蚁疫情监测时,采用棋盘式抽样的方法放置监测瓶,每个监测点放置1个监
测瓶,瓶间距10m。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新鲜火腿肠切成厚度约1cm、直径2cm的薄片,放入监测瓶中;2)将监测瓶横放,瓶口紧贴地面,在监测瓶旁插一面标记旗,30min后记录监测瓶内的红火蚁工蚁数量;3)监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