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DPPS 013-2024 红火蚁生防饵剂施用技术规程.docx
ICS65.020.01
B16
团 体 标 准
T/GDPPS013—2024
红火蚁生防饵剂施用技术规程
GuidelinesforapplicationtechniqueofbiocontrolbaitinSolenopsisinvicta
Buren
2024-12-16发布 2024-12-16实施
广东省植物保护学会 发布
T/GDPPS01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广东省植物保护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广西格林森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蕾、马琳、陈利标、陆永跃、王磊。
I
T/GDPPS013
T/GDPPS013—2024
T/GDPPS013
T/GDPPS013—2024
II
II
1
1
引 言
红火蚁SolenopsisinvicataBuren是国际重大危险性入侵害虫,自2005年发布我国发现红火蚁以来,已扩散危害至12个省/区。红火蚁的入侵及扩散分布,对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城市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造成严重的影响和威胁。
目前已有多种高效杀虫剂可用于红火蚁的防控,如茚虫威、高效氟氯氰菊酯等,但完全依赖化学药剂对红火蚁进行防治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基于红火蚁的习性,化学药剂因为其作用效果迅速,可以快速灭杀大量红火蚁工蚁,但也会使得化学药剂不能传递给蚁后,导致蚁巢中蚁后仍然存活,一段时间后蚁群又会‘死灰复燃’。另一方面,仍需考虑长期使用杀虫剂可能诱导红火蚁产生较高的抗药性。
生物防治因其绿色、环保、安全等优势,近年来,生防制剂的开发,应用及机制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目前已研发及在研的可用于红火蚁防控的生防资源有病原线虫、真菌、病毒等生防菌剂,以及天然昆虫生长调节剂/类似物和植物/微生物源有效杀虫及趋避活性制剂。然而,生防制剂常需要一定的起效时间。为达到较好的即时及较持久的防治效果,需进一步研发田间适用剂型及制定配套施用技术。
引诱饵剂仍是目前红火蚁防治最广泛有效的剂型。饵剂被工蚁主动觅食带回蚁巢,通过交哺作用将制剂有效成分传递给不同社群及蚁后,破坏蚁后的生殖系统或毒杀蚁后使整个蚁巢消亡。生防菌、天然昆虫生长调节剂/类似物和植物/微生物源有效杀虫及趋避活性成分可与化学药剂和引诱饵剂结合,形成高效持效防控毒饵。
开展田间防效监测是室内研发的生防饵剂在推广应用前的必要过程。自然环境条件下,发生区生境、天气情况、施药量及施药方法等对毒饵的防效均有潜在的影响。为此,生防饵剂最佳施用时间、施用量及次数等配套施用方法与技术需进一步规范。
红火蚁生防饵剂施用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红火蚁SolenopsisinvicataBuren生防饵剂防控策略、防控适期、施用技术和注意事项等。
本文件适用于红火蚁生防饵剂的施用。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7980.149-2009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149部分:杀虫剂防治红火蚁
GB/T20477-2006红火蚁检疫鉴定方法
GB/T23626-2009红火蚁疫情监测规程
NY/T2415-2013红火蚁化学防控技术规程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引诱饵剂bait
对红火蚁具有显著诱食作用的制剂,通常包含载体和引诱剂。
生防饵剂biocontrolbait
以生防药剂(如生防菌、植物/微生物源有效杀虫活性成分等)为有效成分与引诱饵剂结合,制备形成具有一定持效性的用于防控有害生物的毒饵。
化学-生防复配型饵剂chemical-biologicalintegratedbait
以生防药剂和化学药剂为有效成分与引诱饵剂结合,制备形成的高效且具有一定持效性的用于防控有害生物的毒饵。
防控策略
按照GB/T20477-2006和GB/T23626-2009,科学普查红火蚁实地发生情况,确定防控
T/GDPPS013
T/GDPPS013—2024
T/GDPPS013
T/GDPPS013—2024
PAGE
PAGE2
PAGE
PAGE3
重点和具体方法;采用点面结合,选择合适的生防饵剂产品,防治红火蚁;适期、适量使用,防早、防小是红火蚁生防饵剂防控的主要策略;
防控适期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