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docx
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人教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为核心,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二氧化碳性质,明确本节课的实验目标。接着,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过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最后,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提升其科学探究素养。
2.科学态度: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实验现象进行客观分析,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3.实践创新: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尝试不同方法,激发创新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责任担当: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规范,培养其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树立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讲解并演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过程,强调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正确组装与操作步骤。
-二氧化碳的性质:详细讲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等)和化学性质(如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质。
-实验操作技能: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如试管、酒精灯、导管等,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2.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不熟悉,难以一次性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需要重点指导如何正确连接实验装置、控制反应速度等。
-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为何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分析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后,可能难以准确描述和分析结果。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取信息,进行科学的推理和总结。
四、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试管、酒精灯、导管、集气瓶、澄清石灰水、石灰石、稀盐酸等实验器材。
-软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软件,用于展示二氧化碳的分子模型和反应机理动画。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实验预习材料和在线测试。
-信息化资源:实验操作视频、化学实验安全教育资料、虚拟实验室软件。
-教学手段:实物演示、分组实验、互动讨论、即时反馈。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二氧化碳相关知识,如二氧化碳的发现历史、它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等。
-展示一瓶二氧化碳气体,让学生观察其物理状态,激发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包括反应原理、所需试剂和实验步骤。
-演示实验操作,边操作边讲解每一步的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防止气体泄漏等。
-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实验现象展示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结果。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进行讨论。
3.巩固练习(10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教师在旁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即时测试,检测学生对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4.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强调实验操作中的安全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书写实验报告,总结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和性质实验。
-安排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预告将要学习的二氧化碳的应用和环境影响。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科普文章:《二氧化碳与全球气候变化》、《二氧化碳的工业应用》等。
-视频资料: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操作视频,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动画。
-参考书籍:《化学实验手册》、《初中化学实验与技术》等。
-在线课程:关于二氧化碳的在线公开课程,如“二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二氧化碳的检测方法”等。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鼓励学生阅读科普文章,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观看视频:指导学生观看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操作视频,加深对实验步骤和现象的理解。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或实验室,实地了解二氧化碳的工业生产过程和应用。
-实验设计: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与不同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