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docx
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说课稿---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设计思路
本课针对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六单元实验活动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设计,以学生实验操作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通过实验操作提升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增强实验安全意识,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及原理;
②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③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验证。
2.教学难点,
①控制反应速率,确保二氧化碳的稳定产生;
②正确使用实验仪器,保证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③分析实验现象,得出二氧化碳性质结论的能力;
④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意义。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取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原理。
2.设计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培养实验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3.运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和视频,增强学生对实验结果的直观感受。
4.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鼓励提出问题,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设计预习问题:围绕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如“如何选择合适的制取方法?”“如何收集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图片或视频,引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原理,如使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二氧化碳的收集和性质验证。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实验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提问与讨论:针对实验中的现象或结果,提出疑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实践活动法:设计小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验证。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掌握实验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布置实验报告和思考题,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二氧化碳相关的拓展资源,如环保知识、二氧化碳在工业中的应用等。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和思考题,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介绍二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