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生产服务系统的布置.ppt

发布:2017-02-21约6.96千字共3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生产服务系统 的布置 §3.1 生产服务系统的构成 供应商:及时提供合格物料,直接影响生产 服务系统的质量、成本和生产周期。 用户:向生产服务系统提供需求信息。 投入:人员、资金、设备、材料、信息、时间。 产出:产品、服务。 管理:设置目标、安排计划、组织实施、绩效 考核、适时控制、不断改进。 转换:由作业、搬运和储存环节组成。 作业——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增加其附加价值的活动。对劳动对象的形 状、大小、性质有所改变,既产生成本又创造价值。 搬运——移动劳动对象,保证作业活动连续进行所必须的活动。该活动构 成企业物流系统,增加成本但不创造价值。 储存——物料的暂时和有目的、有计划的停留。这一活动消耗资源但不创 造价值。 将上述系统的组成部分分成两大类要素: 结构化要素——构成系统主体框架的要素,即硬件要素及其组 合。包括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规模、生 产能力、生产流程等。这类要素投资大、改变 困难、风险大,故应进行可行性分析。 非结构化要素——支持和控制系统运行的软件要素。如人员组织、 生产计划、库存管理、质量管理等,这些要素 不需要很大的投资、风险小,但影响因素复杂 多变不易掌握,绩效不明显。 §3.2 生产服务系统的设计过程 一、产品的选择原则 (1)符合企业规划,有发展前途的产品; (2)企业具有技术优势的产品; (3)获利能力强的产品; (4)环保产品。 二、生产服务技术的选择 主要包括采用自有技术还是引进技术 三、生产类型的确定: 单件生产——选择通用设备; 成批生产——部分通用设备+部分专用设备; 大量生产——自动化专用设备。 四、生产服务系统的结构:包括硬件和软件 通用设备——能生产多品种、柔性强、适应能力强,但 生产效率低,管理难度大。 专用设备——生产效率较高、生产质量稳定、便于管理, 但投资较大,适应能力差。 自动化设备——固定自动化、可编程自动化、柔性自动 化,生产效率高、投资大、产品质量稳定, 具有综合优势。 一、设施选址的重要性 事业开始或扩大的第一步 设施位置对日后的生产运作成本、服务质量有极大影响 选址不当的后果难以通过日后的加强管理来弥补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今国内外众多企业都面临着重新选址的问题 二、 选址的原则: 原则:费用最低; 人才集聚; 接近用户; 有发展空间。 三、选址应考虑的因素: 1、离目标市场的距离; 2、所用成本; 3、劳动力的供应; 4、基础设施状况; 5、原材料的供应; 6、行业环境; 7、贸易、政治、文化环境; 8、地理、自然环境 9、环境保护 四、 选址方法: (1)定性分析法; (2)分级加权评分法; (3)线性规划法 厂址选择(线性规划法) 某企业有n个可供选择的厂址,需供应m个目标市场 设 Xi: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