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生产运作系统的空间组织.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3章 生产运作系统的空间组织;二、厂址选择的要求(服务场所);三、设置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 ;材
料
库;四、生产运作系统空间布置的方法; ; ;3、线性规划法 在重心法中,我们考察的是 一个工厂/仓库对多个供应点/需求点的问题,而对此类问题,常采用线性规划法加以研究,以同时确定多个设施的位置。; ;分配解答:(1)C 方案;(2)B方案;(2)E方案;(二)厂区平面布置方法;解:①绘制各生产单位之间的运量关系示意图;③进行平面布置设计; 2)作业相关图分析方法:
——努力使关系密切的生产单位的靠近布置。 ;;部门1 (1000㎡); 解:⑴编制各部门相互关系积分分析表;⑵进行工厂平面设计;3、代数式法;1、约束条件:
①D单位不准靠近厂前马路 ;
②B单位必须靠近厂前马路 ;
③C单位不许置于5区 ;
④E单位不许置于4区 。
2、优化要求:
⑤E单位应尽可能置于5区 ;
⑥D单位应尽可能置于C单位的东边 ;
⑦E单位应尽可能远离B ;
⑧A、B两单位尽可能靠近;解:首先根据约束条件和优化要求1~8项得出以下8个代数式: 1、D3+D4+D5 2、B1+B2 3、C1+C2+C3+C4 4、E1+E2+E3+E5 5、E5 6、C3D4+C3D5+C4D5 7、B1E5 8、B1A2+B1A3+B2A1+B2A4;4、关联表法 (以前题为例);;(三)车间平面布置的方法;3、车间内的设备布置方法——从至表分析实验法 —— 使制品在设备间运距最短或运输劳动量最小。 基本步骤: ◆绘制制品加工工艺路线图 ◆绘制初始从至表 ◆绘制改进从至表;解:①绘制初始从至表(表1所示);②计算改进前后的总运量;③绘制改进从至表,如表2所示;④计算改进后的总运量;练习题;五、 流水生产组织 ——劳动对象是按照一定的工艺路线顺序地通过各个工作地,并按照统一的生产速度(节拍)连续不断地进行加工并出产产品(零件)的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二)组织流水生产的条件 1、产品结构和工艺相对稳定。 2、工艺过程能划分为简单的工序,又能根据工序同期化的要 求把某些工序适当合并和分解。 3、制品的产量足够大,单位产品劳动量也较大,以保证流水 线各工作地(设备)有足够的负荷。 4、厂房建筑和生产面积容许安装流水线的设备、工装和运输 传送装置。;
;◆按流水线生产的节
拍强度分为;(四)流水线的设计
流水线设计,包括技术设计和组织设计两个方面。
单一对象流水线的组织设计与计算
1.确定流水线的形式和节拍
流水线的形式首先取决于制品的年产量和劳动量。全面考虑
企业的生产任务和现有生产技术条件,对制品结构、工艺的稳
定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后,决定流水线的形式。
节拍 —— 是流水线上相邻两件相同制品投产或出产的时间间隔,它是流水线最重要的工作参数,;;机械加工工序同期化的措施有:
①在影响同期化的关键工序,通过改装机床、增加机
床附件、同时加工多个零件等办法,提高生产率。
②采用高效专用工艺装备,以减少装夹零件、更换刀
具、测量尺寸的时间。
③改进工作地布置与操作方法,减少辅助作业时间。
④改变切削用量,比如加大切削速度、走刀量与进刀
量,减少走刀次数,以减少加工时间。⑤提高工人的操作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
;每道工序的设备(工作地)数: 式中: Si——流水线第i工序所需设备数(台); ti——流水线第i工序的单件时间定额(分/件)。实际采用的设备数Sei应取接近于计算数Si的整数。表明设备负荷程度的指标称设备负荷系数(Ki), 工序数为m的流水线的总设备负荷系数等于: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