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一章 走进数学世界 1.1数学伴我们成长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数学伴我们成长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1.1数学伴我们成长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本节课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背景,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提炼数学模型;提升逻辑推理能力,通过解题过程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数学建模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激发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数学基础知识,如数的认识、基本的运算规则等,但尚未系统学习代数和几何知识,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较为初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对数学的兴趣因人而异。部分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分析问题;部分学生则可能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感到困惑。学习风格上,有学生偏好通过图形直观理解问题,有学生则更习惯于通过文字和公式推导。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时可能遇到困难,如对抽象概念的把握不够准确,对符号运算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会缺乏数学建模的能力,难以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行求解。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教材: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素材
-教学挂图:用于展示数学图形和概念
-计算器:用于演示数学运算过程
-日常生活实例: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案例
-教学平台:学校内部教学网络平台,用于在线交流和资源共享
-信息化资源:网络数学教育网站、数学软件和在线教育资源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数学伴我们成长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数学应用场景,如购物找零、测量长度等,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数学伴我们成长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数学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详细介绍数学的组成部分或分支,如代数、几何、统计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数学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数学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数学案例进行分析,如数学在建筑设计、科学研究、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数学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数学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数学在科技创新中的应用”。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数学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数学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数学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数学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数学。
7.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
目标:巩固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数学应用的例子,并撰写一篇短文,分析数学在其中的作用。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要求和截止日期。
8.教学反思(课后)
目标:反思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
过程:
教师对本次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参与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设计,以提升今后的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伴我们成长”,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