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医课件《医学影像学》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诊断.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3、诊断及鉴别诊断 风湿性心脏瓣膜损害多为联合瓣膜病变,其心肺X线表现较为复杂,诊断时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综合考虑。 二、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1、临床与病理及血液动力改变 从病理上房间隔缺损分为第一孔型和 第二孔型。 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为心悸气短,重症 者活动受限,或有紫绀及右心衰竭的症 状体征。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 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 学液动力学改变 左房 右房 右室 肺动脉 左室 主动脉 2、X线表现 (1)心影呈“二尖瓣”型 (2)右心房、右心室增大 (3)肺动脉段突出,肺动脉段及肺门 动脉搏动增强,后者称为“肺门舞 蹈” (4)主动脉结正常或变小 (5)双肺出现肺充血及肺动脉高压 3、心血管造影表现 4、CT及MRI表现 三、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包括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 1、临床和病理 发育迟缓,活动能力下降,常有气急表现,喜蹲踞或有晕厥史,紫绀及杵状指(趾)。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较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可扪及震颤,肺动脉第二音减弱或消失。 2、血液动力学改变 肺动脉狭窄 右室大 肺少血 室间隔缺损 右室左室大 主动脉骑跨 主动脉又前移位增宽 2、X线表现 (1)心影增大呈“靴‘形,心腰凹陷 (2)右室增大,右房轻度增大。 (3)主动脉增宽,向前,右移位。 (4)肺少血。 3、心血管造影表现 4、CT及MRI表现 5、诊断与鉴别诊断 5、全心增大 1、正位:心影向两侧扩大,横径显著增宽 2、右前斜位,左侧位: a、心前、后间隙缩小 b、食管普遍受压移位 3、左前斜位:气管分叉角度增大 6、主动脉改变 1)形态改变:a增宽 升主与降主动脉向两侧分离,升主动脉超过右心缘,降主动脉可以超过肺动脉主干向左肺野突出。主动脉球上移超过胸锁关节。b缩小 由于血流减少造成 2)密度改变:密度增加由于管腔扩张,管壁增厚,钙化。可见主动脉弓线形镰刀状钙化影 7、心脏大血管搏动改变 1)增强:甲亢、贫血 2)减弱:心衰、心包积液 (七)肺门及肺血管改变 1、肺门改变(hilus change):增大、缩小 2、肺血管改变 (1)肺充血(pulmonary congestion):肺动脉内血流量增多单位时间内血流量增加。 X线表现:a、肺动脉增粗,肺门影增大,肺动脉段突出,透视下肺门血管搏动增强----肺门舞蹈(hilus dance)b、肺纹理成比例增粗,增多,边缘清晰 c、肺野透明度正常 肺充血常见疾病:左—右分流的先心病如房或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引起循环血量增加的疾病如甲亢、贫血。 X线表现:a、肺门影缩小,搏动减弱,b、肺血管影变细,肺纹理变细稀疏 c、肺野透明度增加。 肺少血常见疾病:三尖瓣狭窄,肺动脉狭窄和其他右心排雪受阻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氏四联症。 (2)肺少血:肺动脉内血流量减少,由于右心排血受阻所引起。 (3)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 肺动脉主干收缩压超过2-4kPa,收缩压4 kpa,平均压超过2.6kPa即为肺动脉高压。 分两种:高流量和阻塞型 X线表现:1、肺动脉段突出,搏动增强。 2 a、高流量:同肺多血,并有右下肺动脉增宽大于1.5cm b、阻塞型:与高流量相似但有“肺门截断现象”或“残根征”(肺门肺动脉及其大分枝扩大, 而中外带分支变细,与扩大的肺动脉大分支之间有一突然分界) 3、右室增大。 常见疾病: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肺血流量增多及肺动脉血栓栓塞等。 (4)肺静脉高压(pulmonary vein hypertension) :肺静脉压超过1.3kPa. 轻者为肺淤血(pulmonary congestion),压力超过3.33kPa时,间质性肺水肿(pulmonar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