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护理危机管理课程.doc

发布:2020-02-27约2.38万字共5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 NUMPAGES 第五章护理危机治理 一、护士工作意外情况应急预案 (一)重大意外损害事故护理应急预案 1.凡遇到重大、复杂、批量、紧急抢救的突发事件,当班护士必须及时向护士长、科护士长及护理部报告,夜间及节假日向总值班报告。护理部在接到重大急救报告后,除积极组织人力实施抢救工作外,立即向分管副院长报告,逐级上报卫生局。 2.对重大急救工作,开发绿色通道,优先处理。 3.启动护理急救小分队和护理急救梯队。 4.重大意外损害急救程序 院内急救程序伤病员来院后,首先由急诊科护士做好应急 处理;严格执行报告制度;急诊科护士人力不足时,由护理部或总值班调集相关科室护士参加急救工作;由医务处、护理部或总值班负责组织、协调患者的急救、转科等工作;门诊患者、住院患者突发意外情况时,所在科室或就近科室应就地进行抢救,并迅速通知急诊科医护人员前往参加急救或将患者转至急诊科进一步急救,同时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协助组织抢救。 院外救援程序 接到院外救援通知的单位(院办公室、医务 处、护理部、行政总值班)立即组织协调,需要护士时,呼叫护理急救梯队人员到急诊科待命;严格执行报告制度;护理部依照抢救需要组建第二梯队救援人员。 (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急预案 1.临床科室加强对住院病人的医院感染监测,疑有感染发生时,及时填卡于24小时内报医院感染治理科。 2.检验科细菌室认真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准确的鉴定,发觉某病区短时刻内有3例以上同种细菌感染时,须及时报告医院感染治理科。 3.医院感染治理科加强感染病例的前瞻性监测,发觉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于24小时内报告医务处和主管副院长,并通告相关科室。 4.接到报告后,医院感染治理科及时进行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医院于24小时内报告省卫生厅医政处,同时报告全国医院感染监控治理培训基地。 5.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缘故,协助调查和执行操纵措施。 6.医院感染治理科必须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处理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 患病率,若患病率明显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 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查找感染源 对感染患者、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 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操纵措施 包括对病人作适当治疗, 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患者; 分析调查资料 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刻分布进 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缘故,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操纵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推断; 最后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7.主管副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治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操纵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三)护理人员紧急调配应急预案 1.严格执行报告制度,有危重、抢救病人时,值班人员首先报告科主任、护士长,然后逐级上报。 2.由护理部调集相关科室护士参加抢救工作,同时启动护理急救梯队。 3.护理人员必须树立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遇重大抢救能召之即来,积极主动的进行工作。 4.行政值班、护理部有权统一调配任何科室人员参加抢救,被调配人员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前往协助抢救,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 5.必要时全科护理人员要全员参加,统一服从调配。 6.报告程序 正常上班时刻 一线护士-护士长一科主任一护理部一业务副院长一院长; 夜班、节假日 一线护士一护士长一科主任一总值班一护理部一业务副院长一院长; 特不紧急情况 可依照具体情况越级上报,或直接通知有关 人员。 (四)护理人员被血液及体液污染后应急预案 1.医务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必须戴手套。工作中预料有体液、血液溅出,应戴防护眼罩,必要时穿防护服或围裙。 2.用肥皂液和流淌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3.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边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淌水进行冲洗。禁止直接按压伤口。 4.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洁净。 5.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等传染病的职业暴露后,应当对其暴露级不和暴露源病毒载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