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16盼教案.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6 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写 15 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生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 的“盼”。
2.通过捕捉环境描写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 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理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 “盼”。
教学难点
通过捕捉环境描写和人物的语言、动作、 神态、 对话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 化。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同学们知道“盼”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吗?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知道,它的意思是盼 望,希望。所以,每一个“盼”的背后都有一个愿望,那么本文的小主人公蕾蕾,她“盼” 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盼》 ,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重点指导后鼻音“篷、疯、嚷、酱、蹦”、平舌音“缩、蒜”、翘 舌音“甩、吱、唇”的读音,以及“嚷、闷、冲”等多音字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学习“唇、 袖、篷、瓦、酱”等时, 可以结合图片; 学习“甩” 时,可以用动作表演的方法; 学习“嚷、缩”等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 学习“疯、 蹦” 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同时对多音字和形近字进行区分并组词。
谜语示例:
病字取头,风字下留。精神错乱,叫人发愁。 (疯)
一个朋友,头如山大。足部使劲,跳上跳下。 (蹦)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 嚷”左小右大, “口”偏左上,右部宜紧凑。
“蹦”左窄右宽,左右要紧凑,避免字形过宽。
“缩”的“宿”宜写得窄一些。
易错提示:
“篷”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 袖”左部是 “衤”,不要写成 “礻” 。
“唇”上部 “辰”里不要多写撇。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襄:嚷 (叫嚷 )—壤(土壤 )—攘(攘臂)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思考:主人公蕾蕾“盼”的是什么呢?
明确: 盼的是下雨。
2.下雨是很平常的事,主人公为什么要盼下雨呢?
明确: 因为下雨她就可以穿上新雨衣。
3.文章一共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 文章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 (1、2):交代 “盼 ”的起因:妈妈给 “我 ”买了新 雨衣, “我”十分喜欢。第二部分 (3):写 “我 ”因喜欢新雨衣,开始盼着变天,但一连好多天, 天空都是晴朗的。第三部分 (4—17):写终于盼到下雨了,但是 “ 我”没能如愿穿上新雨衣。 第四部分 (18—21):写 “我”终于如愿穿上了新雨衣。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今天的学习, 我们知道作者围绕着“盼”写了主人公的几件事: 开始盼变天; 盼到 下雨却未能出门; 盼到雨继续下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新雨衣。 那么, 主人公的情感在这个过 程中是怎样细腻地变化的呢?这些变化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下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学 习这篇课文。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袖筒 斗篷 缩小 发疯 瓦片 石墩 甩开 嚷着 吱吱 蒜苗 酱
油 炖煮 嘴唇 蹦跳 楼梯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下雨吗?有很多人是更喜欢晴天的, 可是我们的小主人公蕾蕾却是很盼着下 雨的呢。 她终于盼来下雨后, 发生了些什么呢?这些情况让她有怎样的心情?让我们继续学 习课文《盼》 。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
1.学习第一部分。
阅读第 1 自然段后思考:新雨衣有什么特点? 明确: 淡绿色的、透明、有两只袖筒。
“我”喜欢这件新雨衣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明确: “我”很喜欢这件新雨衣。 从“我”将它和斗篷式雨衣对比, 认为不同于斗篷式 雨衣穿上后 “什么也干不了 ” ,穿上这件雨衣能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可以看出来。
第 2 自然段中说,“我”脱下雨衣后“浑身凉冰冰”的,你能说出和“凉冰冰”类 似的以“凉”开头的词语吗?
明确: 凉丝丝、凉飕飕。
2.学习第二部分。
第 3 自然段中有一个拟人句,请用横线勾出来。
明确: 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
用波浪线勾出第 3 自然段中对“我”进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明确: 句子: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 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 天气预报总
是“ 晴”呢?好处:通过心理描写,表达了 “我”急切地盼望变天的心情。
3.学习第三部分。
(1)从第 4 自然段“有一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