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1]93407.docx
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1]9340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创新德育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为动力,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创建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深入开展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把学校建成德育特色鲜明、教育质量较高、社会声誉良好的示范学校。
2.具体目标
-学生行为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和社会公德习惯,违纪率明显降低。
-德育课程建设: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完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提高德育课程的实施效果。
-德育活动开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学生参与率达到100%,活动育人成效显著。
-家校社协同育人: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德育师资队伍: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的德育师资队伍,德育教师参加培训和研讨活动的参与率达到100%。
三、创建内容与措施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提高教师德育意识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精神,提高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选拔责任心强、工作能力突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定期组织班主任培训,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和德育工作水平。
-建立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完善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对优秀班主任进行表彰奖励。
3.发挥学科教师德育作用
-加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组织教师学习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学科教学之中。
-开展学科德育教学研讨活动,交流学科德育经验,提高学科教师德育教学能力。
(二)完善德育课程体系
1.开齐开足德育课程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德育课程,确保德育课程的课时和质量。
2.开发德育校本课程
-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学生特点和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德育校本课程,如传统文化教育课程、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
-组织教师编写德育校本教材,确保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整合德育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校园网、宣传栏等资源,丰富德育课程内容。
-加强与社区、家庭的合作,整合社会德育资源,拓展德育课程空间。
(三)创新德育活动形式
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每月确定一个德育主题,如爱国主义教育月、文明礼仪教育月、心理健康教育月等,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实践活动育人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如校园劳动、家务劳动、农业生产劳动等,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
3.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开展读书活动、社团活动等,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强化学生行为规范教育
1.制定学生行为规范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学生行为规范准则,明确学生在学习、生活、文明礼仪等方面的要求。
2.加强行为规范训练
-通过课堂教学、主题班会、日常行为管理等途径,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让学生熟知并遵守行为规范。
-设立文明监督岗,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
3.建立学生行为规范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