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章 计算器.doc

发布:2018-06-21约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计算器 【教学目标器分两:第一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认识计算器,计算器的基本功能第二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 从算筹到计算器 【教学目标】 知道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演变过程。 初步认识算筹、算盘,感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的了解,也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筹算就是拿小竹棍作“算筹”来计算。来表示任何自然数,遇零用空位表示。 珠算是中国古代数学在计算方法方面继筹算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发明。早在汉代的《数术记遗》一书中,就曾记载了十四种上古算法,其中有一种便是“珠算”。到了宋元,珠算盘开始流行。在明代珠算完成普及并最终彻底淘汰筹算这一过程从15世纪开始,中国的珠算盘逐渐传人日本、朝鲜、越南、泰国等地,对这些国家数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后又经欧洲的一些商业旅行家把它传播到了西方。1890年,美国人霍勒力斯制成了第一台程序控制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诞生于美国,当年12月开始试运行,1946年2月正式交付使用。它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埃克特等人研制的。电子计算机被人们誉为“人类文明最光辉的成就之一”。 微型电子计算器:1977年,日本卡西欧(Casio)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器MQ-6。这种袖珍计算器可握在手掌中,使用方便。可进行八位数的四则运算,十六位数的概数计算,以及有关百分比和幂的计算,此外还有时钟、秒表和年历的功能。 【教学建议】 在进行本内容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情况下,事先安排学生通过报纸、国际互连网等途径,收集有关计算工具发展的信息。 教师可以根据课页中的三位数加法352+367的计算,引出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然后,按照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进行展开,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有较好的了解,体会到人们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 教师也可以在引出课题后,组织学生对搜集到的有关计算工具的信息集体交流,在交流、认识计算工具的发展简史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算筹表示数的方法、用算筹进行数的计算;算盘的发明、发展过程、曾经广泛、长期的使用,对其他国家的影响等辉煌的历史;微型计算器的出现等。 通过对比,使学生体会现代计算工具的便捷,激发学生学习计算器使用的兴趣。 算 盘 【教学目标】 初步认识算盘,知道算盘的结构,认识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知道使用算盘表示数的方法,能够读算盘上表示的数,能够使用算盘表示给定的数。 【教学重点】 读算盘上表示的数,使用算盘表示给定的数。 【教学难点】 在算盘上定位及用珠子表示二、三位数。 【教学须知】 随着科学的发展,算盘被新的计算工具计算器所取代,结束了被广泛使用几百年的辉煌。但算盘既是一种优越的计算工具,也是一种好的教具和学具。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数位顺序及数位大小等清晰的表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数的能力。 算盘分为框、粱、档、珠四个部分,(如右图)算盘周围为木框,内贯直柱,称为档,档中横以粱。粱上两珠,称为上珠,每珠当作数5;梁下5珠,每珠当作数1。算珠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拨上数,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用空挡表示0。 可以充分利用算盘具有的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教师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介绍算盘的结构和记数法时,最好用实物算盘作教具。在介绍了基本的记数法后,让学生自己试着在算盘上表示数,或说出算盘上拨出的内容可以表示什么数,达到了解算盘这一传统的计算工具的作用。 计算器 【教学目标】 认识计算器的结构,知道计算器各部分名称。 初步了解计算器常用功能键的名称、作用。 【教学须知】 1977年,日本卡西欧(Casio)公司生产出世界上第一部微型电子计算器MQ-6。这种袖珍计算器可握在手掌中,使用方便。可进行八位数的四则运算,十六位数的概数计算,以及有关百分比和幂的计算,此外还有时钟、秒表和年历的功能。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飞跃发展,计算器的功能越来越全,体积越来越小,价格越来越低,操作也越来越简便,因此,它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各行各业。 人们常把“电子计算器”简称作“计算器”。目前,常见的电子计算器有三类:①算术型计算器(简单计算器)。②科学型计算器可进行乘方、开方、指数、对数、三角函数、统计等方面的运算,又称函数计算器。③程序计算器:可以编程序,把比较复杂的运算步骤储存起来,进行多次重复的运算。 计算器的认识,本册教材以学生专用计算器为例,主要介绍电子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