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 第17章 函数及其图象17.2函数的图象2函数的图象说课稿 (新版)华东师大版.docx
2023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7章函数及其图象17.2函数的图象2函数的图象说课稿(新版)华东师大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函数及其图象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X月X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函数图象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函数的变化规律,提升数学抽象和直观想象能力。同时,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能力,为后续学习函数的性质和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函数图象的概念,能够区分不同类型函数的图象特征;
②掌握绘制函数图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包括确定坐标轴、选择合适的点、连接点形成图象;
③能够根据函数解析式识别图象的形状、开口方向、对称性等基本性质。
2.教学难点,
①理解函数图象与函数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特别是线性函数和非线性函数的图象特征;
②准确把握函数图象的变化规律,包括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③在复杂情境中运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如解函数方程、判断函数性质等,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函数图象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加深对函数图象特征的理解。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绘制函数图象,如使用坐标纸和直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不同类型函数的图象变化,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函数的性质。同时,通过互动游戏,如“找规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函数图象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函数是什么吗?函数的图象又有什么特点?”
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函数图象,如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商品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图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函数图象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函数图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指出函数图象在理解和分析函数性质中的重要作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函数图象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函数图象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函数图象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坐标轴、点、线段等。
详细介绍函数图象的组成部分,如横轴(自变量)和纵轴(因变量),以及如何通过坐标点来表示函数值。
3.函数图象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函数图象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函数图象案例进行分析,如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指数函数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函数图象的形状、开口方向、对称性等性质。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在物理、工程、经济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函数图象分析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函数图象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函数图象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如何通过函数图象判断函数的性质”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函数图象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函数图象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函数图象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函数图象在理解和分析函数性质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函数图象。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尝试绘制一个实际问题的函数图象,并分析其性质,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解函数图象的基本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函数图象的定义,知道如何通过坐标轴上的点来表示函数的值,以及如何根据函数的性质来绘制函数图象。
2.掌握绘制函数图象的方法:学生学会了如何根据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坐标轴,如何选择合适的点来绘制图象,以及如何连接这些点形成连续的曲线。
3.函数图象性质的应用:学生能够识别函数图象的基本性质,如开口方向、对称性、周期性等,并能够根据这些性质来判断函数的类型。
4.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案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