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赏析与讲解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发布:2025-02-21约4.14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

赏析讲解

十、《题破山寺后禅院》

古诗原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注释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倒映着景物,让人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寂静,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作者

简介

常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常建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其诗意境清远,语言洗练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

创作

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常建任盱眙尉时,仕途的不如意使他寄情山水,游览破山寺后,被寺后的清幽环境所触动,遂作此诗,以表达对这种宁静超脱生活的向往。

体裁

五言律诗。五言律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全篇共八句,每句五个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一般中间两联须对仗工整,二、四、六、八句押韵。

情感

表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破山寺后禅院清幽环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通过描绘山林、曲径、禅房、花木、山光、潭影等景致,诗人沉浸于这远离尘嚣的宁静之中,寄托了他忘却尘世烦恼、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怀,体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自然与禅意中寻求心灵慰藉的精神追求。

(一)艺术手法

以动衬静

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在万籁俱寂的环境中,钟磬的声音清晰可闻,这种有声的描写更加突出了环境的寂静,使整个后禅院的清幽氛围更加浓厚,让读者更能感受到那份宁静致远的意境。

借景抒情

全诗通过对破山寺后禅院的古寺、高林、曲径、禅房、花木、山光、潭影等诸多景物的描写,借清幽静谧之景,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忘却尘世烦恼的情感,情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移步换景

诗歌以诗人的行踪为线索,从“清晨入古寺”开始,沿着“曲径”前行,来到“禅房”,再到欣赏“山光”“潭影”,最后在钟磬音中结束,随着诗人脚步的移动,展现出不同的画面,层次分明地描绘出破山寺后禅院的整体风貌。

炼字精妙

诗中不少字词锤炼得极为精妙。如“曲径通幽处”的“曲”字,生动地描绘出小路的蜿蜒曲折,增添了一种幽深的意味;“山光悦鸟性”的“悦”字和“潭影空人心”的“空”字,均为使动用法,“悦”让山光有了使鸟儿愉悦的动态感,“空”则生动地表现出潭水清澈使人心杂念消除的效果,使诗句更具表现力。

(二)分析、理解与赏析

分析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点明时间和地点,清晨的古寺在初日映照下,营造出宁静而祥和的氛围,为全诗奠定基调。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通往禅房的曲折小路和繁茂花木,“幽”“深”二字,突出了环境的清幽静谧。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进一步从感官和心灵体验上深化这种宁静,山光使鸟儿愉悦,潭影让人内心杂念消散,情景交融,将自然之美与心灵感悟相结合。尾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动衬静,表面上写万籁俱寂,只剩下钟磬之声,实则以钟磬音反衬出环境的寂静,余音袅袅,韵味无穷。

理解与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优美的山水禅意诗。从内容上看,诗人以游踪为线索,清晰地展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之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在艺术手法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以动衬静、借景抒情等手法,使诗歌意境深远。如“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以钟磬音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寂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歌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等句,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清幽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整首诗传达出一种远离尘世喧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禅意的深刻领悟。

十一《送友人》

古诗原文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流过。

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

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如同我对你的情谊。

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离群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作者

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