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 送友人》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佛寺名指僧人居住的地方。题壁诗陆游题目解说
陆游作者简介常建,盛唐著名诗人,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他现存的诗有五十多首,主要以田园风光、山林逸趣为题材,以山林寺观为描写对象,善于用光和影构成幽静的境界,艺术上有独特造诣。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和一些优秀的边塞诗。
陆游写作背景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云游四海,寻幽探胜。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和隐逸的情怀。
陆游诗歌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qìnglàiqūchán
陆游随堂练习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清晨我进入古老的寺院,初升的旭日照着巍峨挺拔的山林。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的处所,僧人住的房舍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的世俗之心消失。此时此刻,各种声响俱已沉寂,只听见敲钟击磬的声音。
陆游诗情品悟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表明作者对佛教圣地的向往之情清晨古寺交待时间交待地点高林历史悠久的寺庙掩映在高大的树林之中;写出古寺幽雅、宁静
陆游诗情品悟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幽”、“深”写出了后禅院什么样的特点?“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形容景色雅致迷人。
陆游诗情品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请分析颈联中“悦”“空”二字的表达效果。“悦”既有鸟儿的欢悦,也有诗人从山光潭影中感受到的欢愉之情;“空”既写出了后禅院景之幽静,更表达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情感。
陆游诗情品悟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以动衬静(以声衬静)。用钟磬音的悠扬不绝衬托环境的幽静。寄托了作者对宁静内心的追求和淡泊超脱的情怀。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诗中通过对古寺幽深寂静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陆游诗歌主旨
1.理解性默写。(1)中华文化常常讲究曲折美、层次美,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中,能表现这种美学思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__________,__________”,山光水色让我们躁动的心得以平静。(3)《题破山寺后禅院》里采用以声衬静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陆游随堂练习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照字写出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反衬出诗人孤寂落寞的情绪。B.颔联曲折的小路、幽深的花木、肃穆的禅房,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C.颈联空人心对应上句悦鸟性,点出如此空灵纯净的世界可以净化心灵。D.本诗语言朴素、构思巧妙,善于引导读者在平易中进入胜景,体会诗的旨趣。A陆游随堂练习
诗歌诵读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zī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郭的北侧,日光照耀下的河水环绕在城郭的东方。我们即将在这里分别,你就要像蓬草一样踏上万里征程。游子行踪不定,我就像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你难舍难分。我们挥手作别从此离去,连离群的马也为惜别声声嘶鸣。深入探究
深入探究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动静结合,“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绘出白水的动态,描绘了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表现出送别之地环境的优美。请分析首联中“横”“绕”二字的表达效果。
深入探究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比喻。以“孤蓬”比喻孤身远行的友人,形象地写出了此地分别后友人就要像蓬草那样万里漂泊,无所归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诗人借“孤蓬”这个意象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深入探究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比喻、对偶。诗人巧妙地用“浮云”比喻友人行踪不定;用“落日”比喻诗人对友人的难舍之情,隐喻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