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pdf

发布:2021-07-18约1.55万字共1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部编版八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 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 题型: 【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 课外古诗词诵读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 常建 二、送友人 / 李白 三、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 苏轼 四、卜算子 ?咏梅 / 陆游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 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 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作者】 常建( 708 年— 765),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 ,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 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开元十五年( 727 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 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 盱眙尉。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背景】 常建,唐长安 ( 今陕西省西安市 ) 人。开元十五年 (727) 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 盱眙 ( 今江苏省盱眙县 ) 尉。一生仕途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此诗是诗 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 的襟怀。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禅院, 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主题思想】 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 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 的隐逸情怀。 【赏析】 这首诗曾被宋代洪驹誉为“全篇皆工” , 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之一。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 , 所以寄情山水 , 游览名山古刹 , 寻幽探胜。诗中所说的破山 寺又叫兴福寺 , 是六朝齐代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而建。常建早已对这座历经百年 的古寺心弛神往。 首联“清晨入古寺”一句 , 一点时间 , 二点此寺是古寺 , 唯其是古寺才使得作 者清晨起游 , 其向往之情可见一般。第二句“初日照高林”继写入寺所见 , 作者没 有写古寺佛殿的宏伟与庄严 , 而是去写那初升的太阳和耸立的高林 , 这不仅能给 人以清新明丽之感同时还有一种幽静之意 , “高林”一词还与“古寺”相照应。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是 “借一斑以窥全豹的方法”。具体说就是以小景传大景之神。 首联交待了古寺的环境 , 颔联作者采手用移步换景之手法写禅房的幽景: “竹 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幽处的禅房在浓密的花木之丛中 , “深”字写出了禅房 的幽雅宁静 , 这岂不是一个与世隔绝的至境吗 ?欧阳修对此两句是称赞不已 , 他说: “吾尝喜诵常建诗中的‘竹径通幽处 , 禅房花林深’ , 欲效其语作一联 , 久不可得 , 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 ”这一联抓住了禅房幽深淡雅的特点 , 写出了自己的内心深 处的淡泊情怀。 颈联“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写诗人在后禅院所见。在这红日高照 , 百 花繁茂之中 , 连那鸟儿也怡然自乐起来。其实 , 这那里是鸟儿之乐啊 , 这是诗人之 乐啊 ! 此时此刻 , 诗人早已把自己那强烈的主观感受寄寓于那无知无情的鸟儿 , 这 种“以我观物 , 物皆着我之色彩”的艺术描写 , 别人情趣。如果说这句是从侧面写 诗人之乐的话 , 那么 , “潭影空人心”则是正面写诗人在这特定环境之下的感受。 这山光水色使人杂念顿消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