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会计基础第一章详细资料.ppt

发布:2016-05-26约4.71千字共3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会计基础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第二节 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第四节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及质量要求 第五节 会计准则体系 第一节 会计的概念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与特征 二、会计的对象与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一)、会计对象 (二)、会计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 (二)、会计的基本特征 (三)、会计的发展历程 古代会计——15世纪之前 近代会计——从运用复试簿记开始 现代会计——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发 展并完善 (一)、会计对象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资金运动或价值运动 (二)、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也称之为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受托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受托责任观),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决策有用观) 第一节主要知识点 会计的概念 会计的基本特征 会计对象 会计目标 第二节、会计的职能与方法 核算职能——反映职能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监督技能——控制职能 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检查。 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对不合法的经济业务,会计人员有权提出意见、不予办理或时候提出报告。 基本职能的关系 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会计核算方法 A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B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C复式记账 D登记会计账簿 E成本计算 F财产清查 G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2、会计循环 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中,就其主要工作程序或工作过程来说,就是三个环节,即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所有业务都通过这三个环节来处理。前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一个会计期间开始,三个环节循环。因此,一般把这三个环节称为会计核算工作循环,简称会计循环。 第二节知识点总结 会计的职能 基本职能的关系 会计核算方法体系 会计循环 第三节 会计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 一 会计基本假设 二 会计基础 1 会计主体 2 持续经营 3 会计分期 4 货币计量 1 权责发生制 2 收付实现制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它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 包括: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1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条指出:“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是对会计主体假设的描述。会计主体假设要求以独立的经济活动实体作为设定的会计核算的范围。凡是根据会计准则及制度的规定,实行独立核算、独立编制会计报告的单位,不论独资、合资或股份制经营,在会计上都假定是一个主体。这种前提,可以使经营者和所有者相分离,通过会计核算,明确经营者对所有者负的各项经济责任。 会计主体假设产生于复式记账。 会计主体应具有实体、统一体和独立体等特点。 【注意】 不属于独立核算企业范围的其他经济活动不是会计管理工作的内容;非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也不是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法人)并非对等,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六条指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这是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描述。持续经营假设是指企业将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继续经营它既定的业务,履行它既定的合约与承诺。这也是会计4个重要假设之一。这一规定为许多资产计量和费用分配奠定了理论基础,如历史成本等 3、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储蓄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七条指出:“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