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张建飞2.ppt

发布:2016-12-18约1.53千字共1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龙游县职教中心 张建飞 说教材 1 说教法 2 说学法 3 说教学过程 4 说教学反思 5 说课流程 CONTENTS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生德育课必修课程之一,我所讲授的课程是第四单元第九课的内容。在讲述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宪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内容起到铺垫作用。 本课从德育的角度看,是了解和认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重要途径,是提升中职生知法、懂法、守法水平,预防违法行为的重要一课。因此,本课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2.教学目标 自觉杜绝不良行为,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3.教学难点、重点、关键点 1.案例导入法 2.情境教学法 3.角色扮演法 4.小组讨论法 1.角色体验法 2.合作学习法 3.归纳总结法 教师小结,强化知识点(3分钟) 案例视频,导入新课(5分钟) 创境激趣,角色扮演,呈现问题(7分钟) 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7分钟) 教学过程 趁热打铁,签订《告别不良行为》监督卡(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3分钟) 1.案例视频,导入新课(3分钟) 观看视频:《行人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 教师提问:这起交通事故是谁引起的,这位行人有什么错,她的行为是否已经违法?通过观看、提问、思考、回答切入本课的内容。 2.创境激趣,角色扮演,呈现问题(7分钟) 情境1:小刚15岁生日过后没几天,父母离婚。父亲非但没有给予小刚更多的关爱,还把对妻子的憎恨统统发泄到孩子身上。渐渐地,小刚不再做无力的辩解,他开始流浪街头,整天跟一伙“小哥们”抽烟喝酒厮混,继而赌博,后被带到派出所接受处理。 情境2:17岁的黄某与两名同学同游文化广场,因口渴没钱没水喝,便提议向学生“借”点钱用。这时,他们看见一名小学生手里拿着一个钱包,黄某便走上前挥舞拳头,对这名小学生的脑袋说:“有没有钱?有钱就快点拿出来。”那名小学生害怕便将手中的钱包交出。黄某拿过钱包后,取走里面仅有的2元钱,之后又把钱包扔回。黄某后被公安人员带走,接受审查询问。 教师设问: ①情境1和2中哪些人的行为是不良行为,哪些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②情境1中小刚赌博是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③情境2中小黄抢劫2元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④不良行为有哪些,我们该如何杜绝,预防违法行为? 3.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7分钟) 组织小组讨论教师设计的问题,得出结论,进一步认识不良行为的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危害,也进一步明确不良行为和违法行为区别和联系。 4.教师小结,强化知识点(3分钟) 通过导课、学生表演、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基本上对本课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关键点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和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总结陈述,强化知识点,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并提出告别不良行为的期望。 5.趁热打铁,签订《告别不良行为》监督卡(5分钟) 设计好一份《告别不良行为》监督卡,让学生在课堂上签好,时刻督促自己杜绝不良行为,洁身自好远离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 6.布置课后作业(3分钟) 课后收集未成年人因为没有改正不良行为而最终导致违法甚至是犯罪的案例,写一篇《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的》的自我警示录(2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1.成功之处 ①条理比较清晰,学生能比较容易知道讲授的内容。 ②通过发言、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使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 2.不足之处 ①有些知识点未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学生还是比较难理解。 ②虽然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但有些学生还是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 模板来自于 / * 模板来自于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