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体系研究.docx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体系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体系研究
课题来源: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课题类型:教育研究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课题负责人:张三;主要成员:李四、王五、赵六
课题申报时间:2023年10月
预计完成时间:2025年12月
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多样性日益凸显,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鄂南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价值。将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体系,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体系的路径和方法,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2)实践意义:通过本研究,将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促进鄂南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关于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遗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
(2)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3)非遗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践案例。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非遗文化教育的研究相对成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非遗文化教育的理论体系。
(2)非遗文化教育的实践模式。
(3)非遗文化教育的政策支持。
发展趋势
(1)跨学科研究: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将非遗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旅游开发等领域相结合。
(2)实践导向:研究将更加注重实践导向,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方法,探索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
(3)政策支持:随着国家对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未来研究将更加关注政策支持,为非遗文化教育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四、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1)构建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体系的理论框架。
(2)探索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3)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实践指导和政策建议。
研究内容
(1)鄂南非遗文化资源的梳理与分类。
(2)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意义。
(3)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4)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案例研究。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路径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非遗文化教育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走访鄂南地区,了解非遗文化资源的分布和传承情况。
(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总结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成功经验。
(4)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数据,分析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效果。
研究路径
(1)第一阶段:文献综述与实地调查。
(2)第二阶段:理论框架构建与路径探索。
(3)第三阶段:实践案例研究与实证分析。
(4)第四阶段:成果总结与政策建议。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形式
预期成果
(1)构建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体系的理论框架。
(2)形成一套有效的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和方法。
(3)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提供实践指导和政策建议。
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形成一份详细的研究报告,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结论与建议等内容。
(2)学术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2-3篇关于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论文。
(3)实践案例集:整理和汇编鄂南非遗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成功案例。
七、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与人员分工
进度安排
(1)2023年10月-2024年3月:文献综述与实地调查。
(2)2024年4月-2024年9月:理论框架构建与路径探索。
(3)2024年10月-2025年3月:实践案例研究与实证分析。
(4)2025年4月-2025年12月:成果总结与政策建议。
人员分工
(1)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整体规划和组织协调,指导研究工作。
(2)主要成员:负责具体的研究任务,包括文献查阅、实地调查、数据收集、案例分析等。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与设备需求
经费预算
(1)文献查阅费:2000元。
(2)实地调查费:5000元。
(3)数据分析费:3000元。
(4)论文发表费:4000元。
(5)其他费用:1000元。
设备需求
(1)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