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章经济学概述-MI.ppt

发布:2018-06-29约2.13千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 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好整个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前提。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对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 学习中的困难 本课程具有是逻辑体系十分严密的特点,前后连贯性很强。 学习的方法 预习与复习的重要性,力求达到理解。 需要有好的学风,并形成相互争论、深入讨论的习惯。 多做且要认真做习题。 要求与希望: 1、课前预习、课中认真听课(记笔记)、课后复习以及时消化; 2、在课堂中要和老师积极互动; 3、遇到疑难问题请给我发E-mail。 第一章 ?经济学概述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资源配置方式 第三节?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第四节 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问题的提出: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当乔治·华盛顿率领大陆军跟英国人打仗时,大陆军穿得破破烂烂,而英国军队则穿着鲜亮优雅的红色制服。通常,人们对此的评论是:“英国人真愚蠢,居然穿着色泽鲜亮的红色制服。你在几英里之外就可以发现他们”。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英国人会犯这么明显的错误吗?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鱼(吨) 土豆 X 0 X2 X1 Y2 Y1 A E C D B 生产可能性曲线 ? F 一、生产可能性边界(PPF):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的各种可能组合点的连线。 问题: 1、为什么该部落所能生产的鱼和土豆是个有限数? 2、该部落在鱼和土豆的多种生产组合中选择哪一种? 3、为什么有时产量只能达到E点? 4、怎样才能实现更高的产量(G点)? §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资源的稀缺性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资本资源、时间与信息资源。其中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通常统称为三大资源。 (1)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2)资源的相对稀缺性。 三、选择(稀缺资源配置) 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把某一资源投入某一特定用途以后所放弃的所有其它可能用途中获得的最大收益。 2、任何经济体系必须作出的基本选择: A、生产什么? B、如何生产? C、为谁 生产? 思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苏联,战争初期人们的平均生活水平严重恶化;但是,当美国参加战争时,生活水平略有改善。为什么美国和苏联会有如此不同的经济经历? 四、资源利用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与周期 通货膨胀 资源的最佳配置 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的定义: 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经济学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为谁生产? 怎样生产? 生产什么? 研究对象 资源的最佳利用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与周期 通货膨胀 §1.2 资源配置方式 1.计划经济 配置资源的主体是政府 配置资源的依据是计划 配置资源的方向是纵向的、一次性的 配置资源的效果是低效、扭曲的 政 府 企 业 人 财 物 产品 利税 产 出 投 入 工 资 简单计划经济制度框架 结论: 收益 商品 支出 生产要素市场 产品市场 厂商 消费者 产品 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生产要素投入 收入 劳动、土地、资本 配置资源的主体是企业和消费者 配置资源的依据是价格 配置资源的方向是横向的、动态的 配置资源的结果是高效、优化的 2.市场经济 结论: 简单市场经济制度框架 3.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体制比较 ◆决策机制不同 ◆协调机制不同 ◆激励机制不同 §1.3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研究对象 单个经济单位(企业、家庭、消费者和市场) 的经济行为。 1.微观经济学 需求理论 生产理论 厂商均衡理论 分配理论 ★研究内容 ★假定前提 完全理性 完全信息 市场出清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完全理性 即假定各经济主体(企业、 个人)都是完全理智的,他们都以利已为目的,力图以最小的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完全信息 即假定各经济主体都能迅速而免费地获得各种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自已的行为,以便实现利益最大化目标。 市场出清 即假定市场价格自由而迅速地上下变动,足以对供求变化做出及时反应,从而导致供需总是相等的状态。 微观经济学相关资料链接 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于1723年出生在苏格兰克科底,青年时就读于牛津大学,1751年—1764年担任格斯哥大学哲学系教授,在此期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确立了他在学术界的威望。但是他的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