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蜡烛的变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2017).docx
1《蜡烛的变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2017)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蜡烛的变化》说课稿——2024-2025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苏教版(2017)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第三节《蜡烛的变化》。本节课主要通过以下内容展开教学:
1.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了解蜡烛燃烧时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
2.探究蜡烛燃烧后的产物,学习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物质的变化。
3.分析蜡烛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换与释放,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
4.结合日常生活,了解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能力,通过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提升对物质变化的认知。
2.增强学生的实验设计与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和能量转换。
3.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学会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
4.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对科学现象的敏感度。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科学实验操作技能,了解了物质的基本属性和变化的概念,对蜡烛燃烧有初步的认识和观察经验。
2.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欲望。他们善于观察和发现,喜欢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然而,他们的科学思维尚在发展之中,可能需要引导来形成系统的科学概念。
3.学生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如何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何理解和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如何将实验结果上升到理论高度。此外,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也需要加强。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提前发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
2.辅助材料:准备蜡烛燃烧的相关视频资料,以及燃烧产物的图片。
3.实验器材:准备足够的蜡烛、火柴、烧杯、澄清石灰水等实验材料,并检查其安全性。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分为实验区和观察区,确保每个小组有足够的空间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蜡烛燃烧的原理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要求学生预习。
设计预习问题:提出问题,如“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生的预习笔记和在线反馈,监控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教材和预习资料,理解蜡烛燃烧的基本原理。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给老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进行资源的共享和反馈。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展示蜡烛燃烧的过程,吸引学生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蜡烛燃烧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以及能量转换。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及时的解释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蜡烛燃烧的相关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蜡烛燃烧的变化。
合作学习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蜡烛燃烧的实验过程和发现。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的科普文章和视频,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作业,总结实验过程和发现。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深入了解蜡烛燃烧相关的科学知识。
反思总结: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反思总结,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实验观察蜡烛燃烧的变化,难点在于理解蜡烛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和化学变化。各个教学环节都围绕这两个核心内容展开,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教学资源拓展
拓展资源:
1.物质的变化与能量:介绍物质在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吸收与释放,包括蜡烛燃烧时发生的能量转换。
2.燃烧的基本原理:详细解释燃烧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以及燃烧所需的条件。
3.环境保护与蜡烛使用:讨论蜡烛燃烧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蜡烛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4.蜡烛的历史与文化:介绍蜡烛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文化中蜡烛的象征意义。
5.实验操作技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