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互译中的语序问题概要1.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英汉句子互译中的语序 语序指句子成分的排列词序,它是词语和句子成分之间关系的体现,反映语言使用者的逻辑思维和心理结构模式(陈宏薇,1998)。 中国人与以英语为母语的民族思维模式有共性也有个性,表现在语序上,汉语和英语的表达模式有同有异。相同之处表现在两者都以“主语+谓语+宾语”或“施事+行为+受事”为基本语序。 句内的语序调整 01 02 03 句内主要成分位置的调整 句内状语位置的调整 句内定语位置的调整 1. 句内主要成分位置的调整 就句子内的语序(即主、谓、宾或施事、行为、受事)而言,汉语语序的排列显得比英语更灵活(杨自俭,2000:64)。换言之,施事、行为、受事的位置在汉语能够比较自由,在英语中则通常比较固定。因此,在进行英汉互译时,需要根据目的语的语言习惯进行调整。 ⑴ 中国的批评界怎样的趋势,我却不大了然,也不很注意。 I am not too clear, not too interested, either, regarding current trends in China’s literary criticism. 原文受事在前,施事、行为在后。译文按照英语语序习惯,将施事,即主语“I”,和表语 am not too clear, not too interested 的位置提到了前面。 ⑵ 马可· 波罗的中国之行,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杭州西湖之秀美。 The beauty of 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 was what impressed Marco Polo most during his trip to China. “杭州西湖之秀美”为施事,“给他留下”为行为。原句是行为在前,施事在后。译文中调整为施事在前,行为在后即“主语+谓语”的顺序。 ⑶ 早晨的公园里,遛鸟者时常可见。 a. Early in the parks we often see people walk with caged birds in hand. b. Taking a walk in parks with caged birds in hand is a common scene in the early morning. 译文a 增添了人称代词 We作主语,按照英语行文习惯,句子以“施事+行为+受事”或以“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排列;译文b的调整更大,有生命的受事“遛鸟者”转化为无生命的现象 Taking a walk in parks with caged birds in hand 充当译文的主语,行为动词“(时常可)见”被转化为名词 a common scene 跟随连系动词is 之后,句子以“主语+连系动词+表语”的语序排列。就效果而言,译文b的表达更地道,英语的韵味更足。 2. 状语位置的调整 汉语状语的位置一般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呈“主语→状语→谓语 →宾语”的模式,有时为了强调,也放在主语之前;英语状语一般出现在宾语后的句尾,呈“主语→谓语 →宾语→状语”模式,但它常常也出现在句首、句中或句尾。状语在汉语中的位置比较固定,在英语中的位置则比较灵活。有鉴于此,语序的调整也不可避免。 ⑴ 武当山终年云雾缭绕。 Seas of clouds enshroud the peaks of Mt. Wudang throughout the year. 状语的位置由原来的主、谓之间移到了宾语后的句尾。 ⑵ 大会将于①今年九月②在北京③隆重开幕。 The meeting will begin ③ceremoniously ② in Beijing ① the following September. 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的状语同时使用时,在汉语中通常排列为“时间→地点→方式→动词”的顺序,而在英语中则通常排列为“动词→方式→地点→时间”的顺序。 ⑶ 他①一九九九年②八月③二十二日④早晨⑤六点三十分诞生在(a)湖南的(b)一个小县城。 He was born (b) in a small town (a) of Hunan Province ⑤ at six thirty ④ on the morning of ② August ③ 22, ① 1999. ⑷ 设在位于①纽约市②中心③一座摩天大楼④第四十层楼里的⑤那间办公室,就是他工作的小天地。 ⑤ The office ④ on the fortieth floor ③ of a skyscraper ② in the center ① of New York City is the world he works in. 使用一系列表示时间或地点的状语时,汉语中的顺序通常是由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