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教学课件作者永秀第五章列车运行图与线路通过能力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节 列车交路及折返方式 1.站后折返方式的优点(1)避免采用站前折返方式时存在的缺点。(2)接发车采用平行作业,不存在进路交叉,行车安全。(3)列车进出站速度快,有利于提高列车的旅行速度。2.站后折返方式的主要缺点(三)环形线折返方式 图5-10 环形线折返方式 第五节 线路通过能力 一、概述通过能力是指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各项固定设备在采用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常指高峰小时)所能通过的最大列车数,常用单位为(列/小时),它的大小取决于信号系统、车辆等设备的性能及折返站能力、列车停站时间等因素。二、通过能力的计算与国铁对比,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一般不设置配线,列车均在正线上办理客运作业,因此,列车停站时间是影响线路通过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计算线路固定技术设备的通过能力时,没有必要再去分别计算区间通过能力,而应该把车站和区间看做一个整体来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 第五节 线路通过能力 (一)线路设备通过能力的计算1.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2.追踪列车间隔时间计算 图5-11 追踪运行列车经过车站时的运行位置示意图(二)列车折返设备通过能力的计算1.列车折返设备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 第五节 线路通过能力 2.最小出发间隔时间计算(1)利用站后尽端折返线进行折返的情况 图5-12 站后折返时列车折返作业过程 (2)利用站前双渡线进行折返的情况 第五节 线路通过能力 图5-13 站前折返时列车折返作业过程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 第五章 列车运行图与线路通过能力 第五章 列车运行图与线路通过能力 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列车运行图的要素第三节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第四节 列车交路及折返方式第五节 线路通过能力 第一节 概 述 一、运营时刻表运营时刻表规定了运营线路的每个运营周期(一般为每天)的起止时间、高峰期起止时间、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顺序、列车在一个车站到达和出发(或通过)的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折返站列车折返作业时间及电客车出入车厂的时刻。二、列车运行图列车运行图是运营时刻表的一种图解形式,它利用坐标原理表示列车运行状况。从运行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列车在各区间运行的时刻,以及在车站的停留时间。 第一节 概 述 (一)列车运行图的图解表示要素1.纵坐标2.横坐标3.斜线4.列车运行线与车站的交点5.车号与车次(二)列车运行图的分类1.按区间正线数划分(1)单线运行图(2)双线运行图2.按列车之间运行速度差异划分(1)平行运行图 第一节 概 述 (2)非平行运行图3.按上下行方向的列车数不同划分(1)成对运行图,是指上下行列车数相等的列车运行图。(2)不成对运行图,是指上下行列车数不相等的列车运行图。4.按同方向列车运行方式划分(1)连发运行图(2)追踪运行图5.按使用范围划分 图5-1 运用中的列车运行图 第一节 概 述 三、对外公开的运营时刻表在铺画好列车运行图后,应立即编制运营时刻表。运营时刻表的编制依据就是列车运行图(包括各区间上下行列车运行时间和沿途各车站列车停站时间标准)。 表5-1 对外公布的周一至周五的运营时刻表 第二节 列车运行图的要素 一、时间要素列车运行图的时间要素主要包括:区间运行时间、停站时间、折返作业时间、出入车辆段作业时间、运营时间和停送电时间等。1.区间运行时间(1)到达时刻:以列车在规定位置对正停稳为准。(2)出发时刻:以列车由车站前进启动(不再停下)时为准。(3)通过时刻:以列车最前部通过站线规定位置时为准。2.停站时间 第二节 列车运行图的要素 第二节 列车运行图的要素 3.折返作业时间 4.出入车辆段作业时间5.运营时间6.停送电时间二、数量要素列车运行图的数量要素包括全日分时段客流分布、列车满载率、出入段能力、列车最大载客量等。1.全日分时段客流分布2.列车满载率3.出入段能力4.列车最大载客量三、相关要素 第二节 列车运行图的要素 列车运行图的相关要素包括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与大型体育场所、娱乐、商业中心的衔接、列车检修作业、列车试车作业、司机作息时间、车站的存车能力、电客车的能耗等。1.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2.与大型体育场所、娱乐、商业中心的衔接3.列车检修作业4.列车试车作业5.司机作息时间6.车站的存车能力7.电客车的能耗 第三节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 一、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原则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1)在保证安全可靠的条件下,提高列车的旅行速度,缩小列车的运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