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第-2-章-烷烃.ppt

发布:2025-03-08约5.7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邻位交叉式*1sideview2endview全重叠式*ABendviewsideview部分重叠式*sideviewendview丁烷构象能量图*(一)分子间作用力六、烷烃的物理性质*氢键:氢原子与原子半径相对较小且带有未共享电子对的原子(O,N,F等)间,可以通过空间发生场相互作用,形成氢键。这是裸露的氢原子核与富电子的孤对电子之间发生的静电吸引作用,但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下图)。范德华力取向力:发生在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之间。诱导力:发生在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或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色散力:非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是由于“瞬时偶极矩”而产生的。01水的(分子间)氢键02极性分子的取向(二)物理性质*①是鉴定有机物的依据;②体现同系物的变化规律。2、沸点(b.p.)①随含C数增加,沸点升高;②随含C数增加,沸点升高趋势渐缓;③支链烷烃的沸点,小于直链。解释:①烷烃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色散力。②色散力与分子质量成正比。③CH2在不同分子中,引起的质量增加率不同。④支链增多,分子不易彼此靠近。——物质蒸汽压达到外压时的温度。(甲)-161.7℃;(乙)-88.6℃(戊)36.1℃;(己)68.7℃(异戊烷)29.9℃1、物理状态:C1~C4为气体;C5~C16为液体;C17以上为固体。b.p.含C数3、熔点(m.p.)*①偶奇数各循一条变化轨迹,偶数较高。③结构对称的烷烃其熔点高。解释:除分子间引力外,分子对称性越好,越易排列成紧密的分子晶体。——规则的晶体排列被破坏时的温度m.p.含C数.......(戊烷)-129.8℃;(异戊烷)-159.9℃;(新戊烷)-16.8℃4、相对密度——随C增加,小于水。5、溶解度——不溶于水。(相似相溶)②甲烷特高。总的来说:烷烃非常稳定。特殊结构决定:七、烷烃的化学性质*仅有“C-C、C-H”两种σ键,键能高,牢固。分子无极性,正、负电荷分布均匀,无特殊反应中心。烷烃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金属钠等均不起反应。只有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烷烃才能和一些特殊试剂发生反应。如:氧化和燃烧、热裂、取代等。(一)氧化和燃烧*烷烃控制氧化成各种含氧衍生物:醇、醛、羧酸,在工业上有应用。CH4+O2HCHO+H2O500℃R′<RR=C20~C30燃烧热n-C4H10i-C4H10CO2+H2O2878.2kj/mol2869.8kj/mol8.4kj/mol在标准状况下,1mol烷烃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叫燃烧热。P44几种烷烃的燃烧热燃烧热反映了分子内能的高低和稳定性的大小。燃烧热大,内能越高,稳定性越低。燃烧热小,内能越低,稳定性越高。直链烷烃每增加一个“CH2”单位,燃烧热平均增加658.6kj/mol。支链烷烃比直链烷烃的燃烧热小。?(二)裂化反应*热裂:有机化合物在高温和无氧条件下发生键断裂的反应。温度在450℃以上。为自由基反应。催化裂化的温度可以低些。裂化在炼油工业上是一个很重要的反应。CH3CHCH2HH400CCH3CHCH2+CH2CH2+H2+CH4石油主要分馏产物*(三)卤代反应*01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02甲烷的氯代注意(1)需在光照或加热下才能发生。(2)卤代一般得到多种卤代产物的混合物,很难得到单一的产物。甲烷﹕氯气=10﹕1400℃一氯产物为主甲烷﹕氯气=0.263﹕1400℃四氯产物为主(4)不同的卤素发生卤代反应的难易程度不同氟氯>溴>碘(5)不同卤素对不同类型氢原子的选择性却是溴大于氯。(3)烷烃中不同类型的氢原子被取代的难易程度不同。规律为:

叔>仲>伯25℃时,不同类型氢原子一氯代的相对活性:3。H∶2。H∶1。H=5∶4∶1;而溴代的选择性更高,相应为1600∶82∶1。例:预测下面反应所生成的一卤代异构体的比例。解:(1)﹕(2)﹕(3)=9×1﹕6×1﹕1×5=9﹕6﹕5八、烷烃卤代反应的反应机理*(一)甲烷的氯代反应机理实验事实:1、黑暗下不加热,无反应;2、仅加热,能反应;3、仅光照,能反应;4、氧气的存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