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文写作期末复习资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应用文写作期末复习笔记
题型:1判断 2选择 3 改错
4简述(10’*2=20 要求:适当简单阐述,不能只答要点)
5写作(共35分,两道题,为学过的文种)
总纲:一、理论 二、写作
三、内容(应用文概述、法定公文、事务文书、科技论文)
第一章 应用文写作概述
一、应用写作萌生——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后期
二、应用文雏形出现——商周时期
三、应用文体的成型与文书制度创立——秦汉时期
四、应用文写作的自觉与理论建立——魏晋六朝时期
五、应用文的成熟时期——唐宋时期
六、应用文写作繁荣——元明清时期
七、应用文的更革与新变——辛亥革命至今
八、应用文写作大发展与新的繁荣——新中国成立至今
九、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且形成公务与私务应用文并行发展的局面。
A、甲骨刻辞是商王朝公务文书我国最早的应用文,是我国应用文正式产生的标志。
B、钟鼎铭文可算是早期的私务文书。
C、 成书于先秦的《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且保存完整的一部应用文文集。
D、秦汉时期应用文文体成型和文书制度确立。
代表作:李斯《谏逐客书》,贾谊《论积储疏》,司马迁《报任安书》
E、汉代公文称谓出现
F、应用文发展的自觉时期,应用文理论的建立是其重要标志。
曹丕《典论.论文》:“奏议宜雅,书论宜理,诗赋欲丽,铭诔尚实。”
挚虞的《文章流别论》是我国第一部针对应用文体的文体学专论。
刘勰《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巨著,奠定了我国古代应用写作理论的基础。
G、应用文发展的高峰期。
隋文帝曾下诏提倡“实录”。
H、唐宋两代,“一文一事”等新的文书制度创立,应用文写作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课目之一。
I、北宋时期出现了“应用文”一词
苏轼在《答刘巨济书》中曾说:向在科场时,不得已作应用文,不幸为人传写,深为羞愧。
一、应用文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应用文是除文学文体以外的各个文体,具有明确的实用性。
从狭义上讲,应用文是国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使用的,具有直接效用和一定体式的文书,是处理公私事务、传播信息、表达思想、指导实践的工具。通常又称文书。它具有工具性和直接的使用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二、应用文特点
1、实用性
“实用”是应用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本质属性。
应用文都是“因事成文”,都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2、模式性
模式性主要表现为从文种的选用、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规范化的行文格式和行文程序上,都有其相对固定的模式。
3、真实性
真实是应用文的生命。
可谓“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
4、时效性
应用文的时效性包含时代性、及时性、作用时间的有限性三层含义。
(书P5 六个特点:广泛性 时效性 明确性 真实性 稳定性 确定性 模式性)
三、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P7)
1、社会作用不同
2、适用范围不同
3、思维方式不同
4、修辞方式不同
5、语体风格不同
四、应用文语言风格
1、准确
应用文语言的“第一要求”
2、简洁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直述不曲……力求简短。” 如:“函告”、 “来文悉”
3、朴实 平实质朴 不华丽
4、得体 应根据行文目的、接受对象、所用文种等选用恰当的语体、语气
第二章 公文基础知识
第一节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涵义 P27
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交流情况的工具。
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据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工具。
具有以下特点:
作者的法定性
明确的工具性
撰写的时效性
内容的真实性
体式的规范性
制作的程序性
二、公文的分类
(一)按使用范围分
1、通用公文
即党的机关公文和行政机关公文
2、专用公文
业务、行业机关部门根据专门工作的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具有业务或行业特定内容和规定格式的公文,如外交公文、军事文书、司法文书等。
公文的分类
(二)按发文机关所属组织系统分
1、党的机关公文
即《条例》规定的14种公文: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
2、行政机关公文
即《办法》规定的13种公文:命令、决定、公告、通知、通告、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公文的分类
3、党政机关公文有18种
(三)按行文方向分
1、上行文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