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网络新世界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8网络新世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第10课《8网络新世界》。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网络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学会正确使用网络,遵守网络规则,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公民。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增强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提升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引导学生安全、健康、文明上网,培养具有信息辨别能力和网络道德观念的现代小公民。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学会理性利用网络进行交流和获取知识,遵守网络法律法规,维护网络安全,将网络素养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和发展能力。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网络使用经验,对网络世界充满好奇,但同时也缺乏对网络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娱乐和社交,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过度依赖网络,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或社交媒体的问题。
学生在知识方面,对于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网络法律、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较为欠缺。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但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和自律意识。
针对学生的学情,本节课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提高他们的信息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安全、健康、文明上网。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网络观念,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为学生普及网络知识,案例分析法帮助学生理解网络的两面性,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正确使用网络,项目导向学习法激发学生实践操作的兴趣。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网络场景,增强学生对网络行为的认识;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学会如何安全上网;设计网络素养游戏,提高学生信息辨别能力。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网络的两面性,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网络的两面性知识点。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网络的两面性,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网络的两面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网络的两面性,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技能。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体验网络的两面性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网络的两面性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的两面性知识点,掌握正确使用网络的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网络的两面性,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网络的两面性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