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与系统工程-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工业与系统工程 学科代码:0802J1
工业与系统工程
(0802J1)
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北京理工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学科于 2011 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北京理工大学自主设
立的二级交叉学科,是在 2003 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自主设立在机械工程下的二级学科“工业工程”
基础上调整设立的,跨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和统计学四个一级学科。学科点现有教授
5 人、副教授 10 人,博士生导师 5 人,硕士生导师 18 人,有 2 人次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资助计划。2012 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新兴交叉重点学科。
“工业与系统工程”学科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
改进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
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说明、预测和评价。
本学科主要开展知识工程与产品创新设计、生产与服务系统工程、人因与可靠性工程、工业系
统建模与仿真等方向的研究。
1.知识工程与产品创新设计:针对具有高、精、尖技术特征,产品性能指标要求高、结构与工
况复杂、系统集成度高、涉及多学科多专业的复杂产品设计问题,研究知识工程与产品创新设计技
术,重点开展面向产品设计的知识库构建技术、自动化/智能化产品设计技术和辅助创新设计与概念
生成技术研究,以产品研发流程为主线,实现研发对象的数字样机(包括几何样机、性能样机)以
及研发对象的历史数据、经验知识的综合集成。
2.生产与服务系统工程:以提高生产系统、产品服务系统运行绩效、实现系统高效、低耗、稳
定与协同优化运行为目标,面向智能工厂与智能生产,研究生产过程感知/控制/调度优化技术、
产品制造服务技术,重点开展生产与服务系统的规划设计/仿真优化、生产线柔性重构、产品/装
备运维服技术研究,实现生产与服务系统的多目标、低能耗、多环节协同优化。
3.人因与可靠性工程:以“人因工程”和“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为重点。人因工程运用工作研
究和人类工效学等基础工业工程方法,标准化、定量化及最优化、人性化安排生产活动,提高生产
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工作研究、人机界面、工效学及组织设计等。质量与可靠性工程主
要运用工程学科、统计学科和管理科学等理论、技术与方法,强调工程技术层面的质量控制和可靠
性设计与保证;针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证,融合先进的统计方法和工程专业知识,研究从设
计、制造和售后服务三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和可靠性分析的技术和理论。
4.工业系统建模与仿真:重点针对离散制造业生产过程集成、优化问题,综合运用概率论和统
计学、优化论、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工业系统建模、模拟仿真、优化决策等关键技术,重点
开展大规模尺度的科学仿真、实验设计与计算机实验设计、定量优化布局的方法或算法等研究,实
现工业系统的优化运行。
二、培养目标
1.硕士生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遵纪守法,品
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工业与系统工程 学科代码:0802J1
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从
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胜任科研院所、企业、高校的科学研究、工
程设计、产品开发和教学等工作。
2.博士生
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遵纪守法,品
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富有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
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
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有良
好的合作精神,能够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学制
学生类型 学制
硕士研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