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麻雀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docx
第16.麻雀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章节以《麻雀》一文为载体,旨在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他们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文学鉴赏素养,提升对自然景物和动物形象的感知与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素养,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3.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素养,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念。
4.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自然景物和动物形象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观察和感受经验。然而,在文学鉴赏和语言表达方面,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能够通过文字感受麻雀的形象,但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表达;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麻雀的了解有限,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吸收和文学素养的培养。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将通过引导提问、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人文关怀。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麻雀》课文教材,方便学生跟随课文内容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麻雀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丰富学生的视觉体验。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用于板书和课堂展示。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麻雀的短片,引导学生观察麻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提出问题:观看结束后,提问学生:“你们对麻雀有什么了解?在短片里,你们看到了哪些有趣的场景?”
3.引导学生分享:请学生分享自己对麻雀的了解,激发他们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介绍课文背景:简要介绍麻雀的生活习性和在我国的文化地位。
2.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的阅读情况。
3.分析课文: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
a.分析麻雀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5分钟)
b.分析麻雀在课文中的象征意义(5分钟)
c.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5分钟)
4.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段落,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小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练习题的答案,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
2.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六、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麻雀,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一篇关于麻雀的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篇关于麻雀的观察报告。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如下: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20分钟)
3.巩固练习(15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6.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7.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麻雀的生态习性:介绍麻雀的繁殖习性、食物来源、迁徙规律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麻雀。
-麻雀的文化意义:探讨麻雀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如勇敢、坚强、团结等。
-麻雀的科学研究:介绍麻雀的生物学研究,如遗传学、行为学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2.拓展建议:
-观察记录:鼓励学生观察校园或家庭附近的麻雀,记录它们的日常行为,如觅食、筑巢、育雏等。
-主题阅读:推荐阅读与麻雀相关的文学作品,如《麻雀》、《麻雀与猫》等,通过阅读体会作者对麻雀的描写和情感。
-创作活动:组织学生以麻雀为主题进行绘画、写作或摄影创作,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研究报告:引导学生进行麻雀的生态研究,如调查麻雀的生存环境、食物链等,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保护麻雀的活动,如植树造林、清理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