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x
《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文)
Java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名称(英文)
JavaLanguageProgramming
课程代码课程性质
选修课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
考核形式
考查
总学分(学时/周)
2.5
理论学分(学时)
2(32)
实践或实验学分(学时/周)
0.5(16)
先修课程
人工智能导论
后续课程
/
适应范围
全日制本科
面向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学期
5
开课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二、课程目标
1.指导思想:该课程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等相关专业指定选修的课程,主要用来掌握Java语言核心知识,以及熟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维,并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入精彩的计算机世界,掌握复杂系统程序的设计思维和方法,为大型软件的设计开发奠定良好基础。
2.基本原则: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做”的有机融合。《Java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软件设计语言,其核心知识点是围绕掌握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而,学习一些核心类库以及常用方法,应用这些方法去完成一个个目标任务。
3.课程思政:在课程讲授过程中,融入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切实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3.1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掌握JDK,JRE,JVM与跨平台等知识点,熟练安装Java程序设计的开发工具环境与参数设置。掌握常量变量使用,数据类型及转换,数组扩容,分支及循环结构等。
课程目标2:掌握并能应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简单软件程序设计,具体包括:封装继承多态等特点,构造器及继承中的构造器,方法签名,抽象类与接口,继承中的构造器覆盖与重载,修饰符及访问权限控制符,java方法参数的传递规则,Javabean规范,内部类,包装类等。
课程目标3:掌握String、集合类等Java常用类的使用,具体包括String、集合框架、ArrayList、HashMap、Java泛型、迭代、Collections等的应用。掌握异常处理、io流应用、多线程及线程安全技术应用、JDBC数据库连接及操作、GUI。
课程目标4:通过Java语言的设计思想与发展现状,激励学生无论何时都要有强烈的专业责任感,培养学生爱国热情、科研激情、奋勇拼博的担当精神与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3.2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与本课程的课程目标的之间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毕业要求、指标点与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
支撑的毕业要求
涉及的毕业要求指标点
本课程的课程目标
支撑强度
1:工程知识
1.4掌握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并能将其应用于分析和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M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3.1掌握设计/开发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开发工具。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H
4:研究
4.1能够基于专业理论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工程及相关领域系统设计实验方案。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H
表2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权值矩阵
毕业要求指
标点
课程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1.4
毕业要求指标点3.1
毕业要求指标点4.1
课程目标1
0.5
0.0
0.0
课程目标2
0.5
0.3
0.0
课程目标3
0.0
0.7
0.5
课程目标4
0.0
0.0
0.5
注:将一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到对应课程目标中,每一列的权值Σ=1。
四、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及资源对应关系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
第1章Java语言概述(2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Java语言的特点、熟悉Java语言集成开发环境、熟悉辅助学习项目和了解面对对象程序设计思想。
教学内容:
1Java语言特点
2集成开发环境安装与使用
3项目介绍
4简单程序示例
教学重点::1)JDK与JRE2)JVM与跨平台3)开发环境与参数设置4)API5)命名规范及关键字保留字。
支撑的课程目标:1,2,3
第2章数据类型、运算符和表达式(2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数据类型、变量和常量的定义与使用。
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概述和基本数据类型
2常量与变量
3运算符、表达式与语句
4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
教学重点:1)常量变量2)数据类型3)运算符4)数组扩容
支撑的课程目标:1,2,3
第3章选择结构(2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关系、逻辑表达式的用法,掌握选择语句的用法。掌握for,while,do-while语句的用法,了解break,continue在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