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肌酐的临床意义.doc

发布:2024-12-13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肌酐是什么

肌酐(Cr)是肌肉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进入血液后随血液流经肾脏,绝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不重吸收,随尿液排出体外。

人每20g肌肉代谢可产生1mg肌酐。健康人在肉类食物摄入量稳定、身体的肌肉代谢变化不大时,肌酐的生成就会比较恒定。尿肌酐的排泄量与肌肉量平行,即肌肉量越多,排泄量就越多,一般男性高于女性、成人高于儿童。

健康人尿肌酐的日排出量(指24小时排出量)相当稳定,成年男性日排出量约为1.0~1.8g,女性约为0.7~1.0g,而且不受食物蛋白质含量和尿量的影响。对于肌肉发达的运动员,他们的肌酐排泄量会较普通人多。

尿肌酐的检测有方法包括半定量(试纸条法)和定量(碱性苦味酸法)。一般半定量(试纸条法)的参考范围为4.4~17.6mmol/L,定量(碱性苦味酸法)的参考范围为男性8.8~17.6mmol/24h、女性7.06~15.84mmol/24h。

二、尿肌酐的临床意义

在临床上,尿肌酐检测主要有两方面的用途:

一是和血肌酐一起检测,计算其内生肌酐清除率,用于肾功能的评价;

另一是与尿微量白蛋白、尿钙等一起检测,用于计算矫正尿微量白蛋白或尿钙24小时排尿量。

尿肌酐增多:生理因素可见于:如肌肉量者(如举重、拳击运动员)、长时间剧烈运动、食肉过多等。病理因素可见于:肢端肥大症、糖尿病、伤寒、斑疹伤寒、破伤风等消耗性疾病。

尿肌酐减少:生理因素如大量喝水而尿量增多及尿液稀释、消瘦者、素食者等。病理性因素可见于碱中毒、急性肾衰竭、严重进行性肌肉萎缩、贫血、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白库存病活动期、休克、失水等。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