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心肌酶的临床意义.pdf

发布:2020-11-24约4.6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肌酶是什么?在临床上有何作用? 冠心病诊断检查—心肌酶学检查 摘要:心肌酶学检查是冠心病诊断检查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 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疾病的疗效、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冠心病也不例外。如果 出现不适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以免延误病情。 2007 欧洲心脏年会发布的最新研究表明, 女性冠心病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 我国的流行病学资 料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传统观点认为,女性比男性晚发病 10年,心肌梗死约晚 10 ―15年。而现在 两性冠心病发病均有年轻化趋势,尤其是伴有吸烟、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 的患者,发病年龄更明显提前。调查表明,目前美国 45 岁以下的女性心脏病患者以每年 9000 人的速 度递增。 女性冠心病临床症状很多不如男性典型。异常疲倦往往是女性冠心病的重要先兆。对于急性冠 状动脉综合征,男性患者常诉说胸痛,而女性患者多为背痛和大汗症状。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 表现为压榨性胸痛,女性则主诉气短、极度疲乏,伴或不伴有典型胸痛,包括腹部、颈部和肩部疼 痛以及恶心。高龄并伴有糖尿病史的女性发生无症状心梗比男性多。并且,女性冠心病比男性更易 受季节变化影响,秋冬季发病增高,并发症及死亡率也高于男性。 心肌酶学检查是冠心病诊断检查之一,心肌酶学检查是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 手段之一。临床上根据血清酶浓度的序列变化和特异性同工酶的升高等肯定性酶学改变便可明确诊 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心肌酶是存在于心肌的多种酶的总称, 一般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乳酸脱氢酶 (LDH ) 及同功酶、 a 一羟丁酸脱氢酶( a-HBDH )和肌酸激酶( CK)及同工酶( CKMB),中国国内常将这一 组与心肌损伤相关的酶合称为心肌酶谱,对诊断 心肌梗塞 有一定的价值。 心肌酶——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其中 CK-MB,LDH1 特异性最高,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 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 心肌炎 ,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很多 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 2~3 倍。 临床诊断用 在诊断疾病时,应该测定哪些心肌酶在临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临床当然希望测定高度敏感高 度特异的指标,高(或低)就能确诊,否则就可排除,但这类理想化的指标是很难存在的,因此我 们选择诊断用指标时就得依照如下原则: 1 、有较高的组织 / 血清酶活力比,这样轻微的组织损伤也能得到明显的指标变化。 2 、组织损害时能较快的释放,以便早期诊断。 3 、生物半寿期较长,否则难以捕获。 4 、测定方法简单易行,试剂稳定廉价。 病理基础 心脏是人体最活跃的脏器之一,为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心脏内存在大量的细胞酶, AMI 发生后, 因为 心肌缺血 坏死或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使得心肌内的细胞酶释放入血,根据心肌所损情况不同, 血清酶升高的幅度也不同,因此可以用血清酶的变化来反应 AMI 的发生以及病灶的大小。同时由于 各种酶的生理特性不同,例如:在细胞内定位不同,分子量大小不同,生物半寿期不同等等,造成 了各种酶入血的时间,入血的快慢以及在血清内的持续时间不同,为临床用作病程和愈后的判断提 供了依据。 仅有心肌酶增高能否诊断为心肌炎 ? 摘要: 心肌酶同功酶 (CK-MB)以及肌钙蛋白 (CTnI,CTnT )异常是诊断心肌炎的主要指标之一, 还需结合临床综合考虑。 心肌炎 是反映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心肌炎常为各种全身 性疾病的一部分。轻度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较少,诊断较难,故病理诊断远比临床发病率为高。近年 来,由于对心肌炎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