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PH计(PHS-3C)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doc

发布:2019-06-23约2.44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H计(PHS-3C)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开机前的准备 连接仪器:将电极梗旋入电极梗固定座中;将电极夹插入电极梗中;将pH复合电极安装在电极夹上; 将 E-201-C型pH复合电极下端的电极保护套套拔下,并且拉下电极上端的橡皮套使其露出上端小孔,打开小孔是为了防止产生负压使得离子交换不能正常进行,从而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用蒸馏水清洗电极。 4、正常使用条件 环境温度:(5~40)℃; 相对湿度:不大于85%; c) 供电电源:AC 220V; d) 除地球磁场外无其他磁场干扰; e) 无显著的振动。 5、测量范围: pH:(0.00~14.00) pH; mV:(0~±1800)mV; 6、最小显示单位:0.01 pH,l mV,0.1℃ 仪器的标定与测量 1、将测量电极插座处拔掉Q9短路插头,在测量电极插座处插入复合电极(本实验室进行操作时,未见到短路插头,测量电极插座与复合电极一直处于连接状态); 2、打开电源开关,仪器进入pH测量状态; 按“温度”键,通过“△”键或“▽”键调节温度显示数值上升或下降,使温度显示值和溶液温度一致,然后按“确认”键;当接入温度电极时仪器自动进入自动温度补偿,显示的温度即为溶液温度(本实验室未见温度电极)。 按“标定”键,此时显示 “标定1”“4.00”及“mV”, 把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过的电极插入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中,仪器显示实测的mV值,待mV读数稳定后按“确认”键,仪器显示“标定2”“9.18”及“mV”,把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清洗过的电极插入pH=9.18的标准缓冲溶液中,仪器显示实测的mV值,待mV读数稳定后按“确认”键,标定结束,仪器显示“测量”进入测量状态。 用蒸馏水及被测溶液清洗电极后即可对被测溶液进行测量,把电极浸入被测溶液中,用玻璃棒搅拌溶液,使其均匀,在显示屏上读出溶液的 pH值。 注意事项 1、仪器的输入端(测量电极插座)必须保持干燥清洁。仪器不用时,将Q9 短路插头插入插座,防止灰尘及水汽浸入。 2、测量时,电极的引入导线应保持静止,否则会引起测量不稳定。 3、仪器采用了M0S集成电路,因此在检修时应保证电烙铁有良好的接地。 4、电极在测量前必须用已知 pH值的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标定,若连续使用每24h需要标定一次。用缓冲溶液标定仪器时,要保证缓冲溶液的可靠性,不能配错缓冲溶液,否则将导致测量结果产生误差。 注:缓冲溶液 配置 (1)pH4.00溶液:用GR邻苯二甲酸氢钾10.12g,溶解于1000ml的高纯去离子水中。 (2)pH6.86溶液:用GR磷酸二氢钾3.387g、GR磷酸氢二钠3.533g,溶解于1000mL的高纯去离子水中。 (3)pH9.18溶液:用GR硼砂3.80g、溶解于1000mL的高纯去离子水中。 注意:配制2、3溶液所用的水,应预先煮沸(15~30)min,除去溶解的二氧化碳。在冷却过程中应避免与空 气接触,以防止二氧化碳的污染。 配制后,应装在玻璃瓶或聚乙烯瓶中(碱性的pH缓冲液如pH9.18、pH10.01、pH12.46等,应装在聚乙烯瓶中)瓶盖严密盖紧,在冰箱中低温(5~10℃)保存,一般可使用二个月左右,如发现有混浊、发霉或沉淀等现象,不能继续使用。 使用时,应准备几个50ml的聚乙烯小瓶,将大瓶中的缓冲溶液倒入小瓶中,并在环境温度下放置1~2小时,等温度平衡后再使用。 使用后不得再倒回大瓶中,以免污染,小瓶中的缓冲溶液在10℃的环境条件下可以使用2~3天,一般pH7.00、pH6.86及pH4.00三种溶液使用时间可以长一些,pH9.18和pH10.01溶液由于吸收空气中的CO2,其pH 5、在每次标定、测量后进行下一次操作前,应该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充分清洗电极,再用被测液清洗一次电极。 取下电极护套时,应避免电极的敏感玻璃泡与硬物接触,因为任何破损或擦毛都使电极失效;测量结束,及时将电极保护套套上,电极套内应放少量饱和KCL溶液,以保持电极球泡的湿润,切忌浸泡在蒸馏水中。 复合电极的外参比补充液为3mol/L氯化钾溶液,补充液可以从电极上端小孔加入,复合电极不使用时,盖上橡皮塞,防止补充液干涸。 电极应避免长期浸在蒸馏水、蛋白质溶液和酸性氟化物溶液中;电极避免与有机硅油接触。 9、电极经长期使用后,如发现斜率略有降低,则可把电极下端浸泡在4%HF(氢氟酸) 中(3~5)s, 用蒸馏水洗净、然后在0.1 mo l/L盐酸溶液中浸泡,使之复新,最好更换电极。 10、被测溶液中如含有易污染敏感球泡或堵塞液接界的物质而使电极钝化,会出现斜率降低,显示读数不准现象。如发生该现象,则应根据污染物质的性质,用适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