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Ξ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生物碱类化合物
汪洪武
汤敏燕
孙凌峰
(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系, 南昌 330027)
摘 要: 从各种生物中寻找天然抗肿瘤活性物质是抗癌药物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生物碱
类在已分离的各类天然抗肿瘤活性物质中占有较大比重, 其中有些已经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较好的 抗肿瘤作用. 在已知的生物碱中, 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山油柑心材和根部的降真香碱可能是最广谱 的抗肿瘤活性物质; 而从印度洋海蠕虫中提取的几种双甾体生物碱的抗肿瘤活性最强, 对 P 388 细 胞 (P S 体系) 的 ED 50 为 10- 6~ 10- 4 Λg·L - 1.
关键词: 抗肿瘤活性, 生物碱
中图法分类号: O 623. 731
地球上生活着数以百万计种类的生物. 从各种生物中寻找天然抗肿瘤活性成分是抗癌药
物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 利用这些有效成分作为母体化合物, 进行结构改造, 可望得到高效低 毒的抗肿瘤药物, 在这方面, 国内外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 生物碱类在已分离出的抗癌作用的 活性成分中占较大比重. 有些已经用于临床并取得了很好的抗肿瘤作用. 生物碱类在植物界分
布非常广泛, 通过研究发现, 有许多生物碱具有抗癌活性, 国内外在这方面的报导也很多.
80 年代, 从我国特产树种三尖杉科三尖杉属植物分离得到的三尖杉酯碱、高三尖杉酯碱、 异三尖杉酯碱和脱氧三尖杉酯碱, 均对动物肉瘤 S180 有抑制作用1 . 由福建地区出产的三尖
杉中分离出的总生物碱, 在临床应用中, 发现对淋巴肉瘤、肺癌等恶性肿瘤有较好的疗效2 . 以
三尖杉酯碱为原料的半合成衍生物N 2苄氧羰酰苯丙氨酸三尖杉酯碱对人体 HL 60 细胞抑制 率高达 75. 2% 3 .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生物碱, 最初由W an i 等于 1971 年 从短叶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 并发现它对 P 388 和 P 1534 白血病活性很高, 抑制W 256 肉瘤 活性也很好4 . 另外, 近来研究发现, 紫杉醇对卵巢癌、乳腺癌、肺癌及结肠癌等的疗效都比较
显著5 , 对食道癌、腺癌、鳞状上皮癌、头颈部癌、PR 等均有一定疗效. 1979 年 Sch iff 等发现了 紫杉醇独特的抗癌机制, 它能促进细胞微管形成并能阻止其生理解聚, 从而避免了癌细胞的快
速分裂, 使其停止在 G2 期和M 期, 直至死亡6 . 这一独特的作用机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
使紫杉醇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且深入研究发现紫杉醇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我国红豆 杉科植物种类较多, 资源丰富, 预计可以从这类植物中找到治疗癌症的有效药物.
从毛莨科植物紫唐松草和唐松草等的根中分离得到的唐松草碱7 和厚果唐松次碱8 对
W 256 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国外已进入临床第| 期研究9 . 从同科的黄连属、小檗科小檗属及
收稿日期: 1996- 04- 24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Ξ
十大功劳属植物中分得的小檗碱, 能抑制癌细胞的核酸合成, 抑制嘌呤核苷酸合成的中间体羰
胺的作用, 但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疗效不佳10, 11 . 从桑寄生科植物槲寄生的茎枝中提取的生物 碱对动物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日本小檗, 原产于日本, 现我国已有栽培, 从它的根茎中提取 的氧化爵床碱, 40 g·L - 1 的用量即可抑制小鼠腹水癌的氧摄取. 防己科植物粉防己, 广泛生长 在江南地区的山坡、丘陵地带的草丛及灌木林边缘. 从它的根中提取的汉防己碱在 1∶4 000 的浓度下, 在体外可杀死癌细胞, 30~ 50 m g·k g- 1 ·ip 或 100 k g- 1 ·Sc 可抑制小鼠艾氏腹水 癌细胞及大鼠腹水肝癌细胞的生长9 . 从同科植物锡生藤粉中分离得到的锡生藤新碱, 具有抑 制癌细胞生长的活性2 . 分布于除西北以外的南北各省的同科植物木防己中分得的N 2氧化异 木防己碱, 对 P 388 细胞具有抑制活性12 .
从广泛分布于我国南部的木兰科植物夜百合的茎和我国大量种植的睡莲科植物莲的果实 或种子提取的氧化黄心树宁碱, 具有抑制鼻咽癌的能力10 . 番荔枝科植物鹰爪, 南方有栽培,
从它的茎皮和茎中分离到了两个对癌细胞有毒性的化合物, 其中 a th e rop em id in e 的细胞毒性
系首次发现12 . 原产于热带美洲, 我国南方已引种栽培的同科植物番荔枝的茎和叶的 50? 乙 醇浸出液含紫堇啡碱, 具有抗癌作用. 由同科的A n n on a p u rp u red 中也分离出了几种具有抗肿 癌的生物碱.
白屈菜又名山黄连, 为罂粟科多年生草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