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5年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

发布:2017-08-30约3.68万字共6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试 点 方 案 二○一一年三月 目 录 1. 专业基本情况 1 1.1 办学历史与学科优势 1 1.2 师资队伍 3 1.3 学生培养质量 3 1.4 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 4 1.4.1 科学研究 4 1.4.2 教学研究 5 1.5 实践教学基地 5 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7 2.1 丰富的专业培养经验 7 2.2 完备的专业实验教学基础 8 2.3 良好的产学合作培养条件 9 3. 试点规模及学制 1 4.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协议见附件1) 1 5. 培养方案 1 5.1 培养目标和要求 1 5.1.1 培养目标 1 5.1.2 培养规格 1 5.1.3 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1 5.2 培养模式 3 5.3 本科阶段知识结构、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 3 5.4 硕士阶段知识体系、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 6 6.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1 6.1 组织保障 1 6.2 条件保障 2 6.3 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教学过程监控 3 6.4 规范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实践质量 4 6.5 建立学院与企业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 6 7.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7 7.1 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 7 7.2 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 8 7.3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 9 附件1:武汉理工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交通运输专业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 10 附件2: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 11 附件3: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硕士) 18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 18 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硕士) 26 附件4: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 29 附件5: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31 1. 专业基本情况 1.1 办学历史与学科优势 专业始建于1952年创办的“水运管理”专业,1956年改名为“水运经济”,1963年根据交通部要求进行了院系专业调整合并,原“水运经济”专业迁至上海。改革开放后,为实现专业互补,当时交通部直属的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于1983年成立了管理工程系,恢复了“水运管理”专业本科招生;1993年武汉水运工程学院与武汉河运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武汉交通科技大学,两校“水运管理”专业相应合并,隶属于管理学院,原“水运管理”专业更名为“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1998年根据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将本专业名称统一更名为“交通运输”;2000年原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武汉工业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武汉理工大学,为保持本专业特色,原船土学院和交通运输管理系合并组建交通学院,使本专业成为交通学院的支撑专业之一。 目前在国内同类专业中,我校交通运输专业是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最早开设以港口、航运管理为特色的专业。为适应交通运输管理高层次人才需要,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本专业1985年获得“运输管理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于1997获“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和“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4年获“物流管理”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被授予湖北省重点学科,2008年“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被授予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2008年“交通运输”专业进入湖北省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对象,本专业已经形成强大的学科支撑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受交通部委托本专业举办了10多期国家大中型企业领导干部(局长、经理、总工程师)培训班,港口和航运等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累计400多人来校进修;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委托举办了国际货代“FIATA”培训,为中远等单位基层职员进行国际货代证书培训;专业老师坚持在国内外各类企业进行讲学交流;本专业教师出版了10部本科教材,保证了本专业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目前本专业设置港口与航运管理、运输与物流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总之,经过多年的积累,本专业所形成的优势有: (1)学科集成优势。目前武汉理工大学有、、、、个类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智能交通等,是国内少有的水陆运输专业设置齐备的院校之一,也是中南地区唯一拥有齐全的二级学科博士点院校,专业依托性好,基础扎实,已形成具有软、硬学科并举,以水运、陆运为核心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的本科教学团队; (2)行业背景优势。在交通运输行业办学时间长、影响大,现依托集交通运输行业的深厚背景和强势影响力优势,以港口物流和水路运输组织为培养重点,具有显著的行业优势特色,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