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试 点 方 案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1. 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基本情况 1
1.1发展历史与学科优势 1
1.2专业规模 1
1.3专业特色 1
1.4师资队伍 2
1.5 学生培养质量 3
2. 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础 4
3. 试点规模及学制 5
3.1专业规模 5
3.2学生来源 5
3.3卓越工程师学制 6
4. 合作培养依托单位(协议见附件1) 7
5. 培养方案 8
5.1 本科阶段的培养方案 8
5.1.1 培养目标和要求 8
5.1.2 培养模式 9
5.1.3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9
5.1.4培养思路与理念 9
5.1.5 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 10
5.2 硕士阶段的培养方案 11
5.2.1 培养目标及要求 11
5.2.2 培养模式 12
5.2.3 课程体系设计及学分要求 12
5.2.4 培养标准实现途径 13
6. 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 14
6.1 组织保障 14
6.2 条件保障 14
6.3 健全校内质量监控体系,落实教学过程监控 16
6.4 规范管理,建立实习质量监控体系,保证企业实践质量 17
6.5 建立学院与企业定期沟通的协商机制 19
6.6 学生校外学习期间相关要求及注意事项 20
7. 工程教育改革理论研究 20
7.1 工程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 20
7.2 工程教育理论探索 21
7.3 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体系的构建 22
7.4 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建立 22
7.5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与监控机制的研究 23
附件1: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校企联合培养协议书 25
附件2: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标准 25
附件3: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本科) 32
附件4: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硕士) 45
附件5: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企业培养方案 49
附件6: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54
1. 武汉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基本情况
1.1发展历史与学科优势我校专业于19年1998年获得“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授予权;2003年“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授予权;2004年通信工程专业成为武汉理工大学第一批建设的品牌专业2005年,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200年通信工程专业成为湖北省品牌专业;2007年获得博士后流动站;200年通信工程教学团队成为批准建设的级教学团队批准建设的。本专业现培养本科生约人/年,硕士研究生约人/年,博士生约人/年。专业特色坚持“基础、创新、”的,构建以素质为核心的培养目标体系将人才培养渗透到培养目标中,渗透到课程设置中。“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信息处理平台程控交换与接入网平台无线通信平台流媒体通信平台师资队伍目前(见表11)。
表11 教师队伍整体结构表
教师总数 职 称 结 构 年 龄 结 构 学历结构 正高 副高 中级 >50 35~50 <35 博士 硕士 35 12 17 6 3 13 19 24 9 2 34.3% % % % % % % % % 名教师分别15所高校。大多数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本专业教师十分注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恪守师德,身体力行。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涌现出一批治学严谨、从严执教、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国家级教学名师2009年教学名师在学校组织的“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中,本专业教授当选;近4年有3名教师被评为校师德先进个人,3名教师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4名教师获校教学优秀奖。
本专业有人次学术交流本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邀请到校讲学对专业的学术研究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1.5 学生培养质量
本专业多年来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素质教育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和基础知识扎实、社会适应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几年保持%。迄今已为我国培养了0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成为国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本专业重点围绕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电子竞赛”以科研产业基地和创新研究引导和支撑大学生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有人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其中,获全国一等奖人、全国二等奖人、全国三等奖人,省级等奖省级一等奖人、省级二等奖人、省级三等奖人。本专业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分别服务于军工科研院所、世界或国内知名企业,大部分成为了院所和企业的骨干力量,为我校专业树立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