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scu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第3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ppt

发布:2017-05-03约4.28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并被许多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立。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并发表的《世界人权宣言》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人人有权享受为维持其本人和家属的健康及福利所需的生活水准,包括食物、衣着、住房、医疗和必要的社会服务”。 联合国大会1966年12月16日通过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第十一条规定:“本公约缔约各国承认人人有权为他自己和家庭获得相当的生活水准,包括足够的食物、衣著和住房,并能不断改进生活条件。” 2007年5月19日,时任建设部部长的汪光焘在“城市发展国际论坛”指出:“住房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住房发展要从过去过分追求经济增长和平均住房面积增加,转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解决民生问题,让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要逐步实现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目标。” (2)高房价对中国经济、社会的不利影响 第一,高房价是抑制我国内需的重要原因; 第二,高房价加剧通货膨胀; 第三,高房价制造金融危机、经济危机隐患; 第四,高房价给宏观经济带来隐患和不确定性风险; 第五,高房价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第一,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 落实地方政府责任,严格执行住房调控措施; 继续落实差别化信贷和税收政策; 加强存量住房交易税收征管。 第二,有效满足市场的合理需求 继续改善住房供应结构; 继续实行差别化的信贷和税收政策; 鼓励通过租房满足住房需求; 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4)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第三,建好分好保障房 数量和质量并重; 规范准入审核,合理确定并公布保障对象准入条件; 完善纠错退出机制; 全方位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第四,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抓紧编制住房发展规划; 加快建设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 完善住房税收政策;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2、推进教育事业公平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兴盛,教育为先。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全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适龄儿童“不花钱,有学上”,2010年高中毛入学率达80%;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已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高等教育入学机会进一步增加。2010年毛入学率达到26.5%,进入大众化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建立,2010年资助学生1.8亿人,资助经费510亿元。但是当前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公平问题还很突出。 (1)有效缓解“择校热”难题 《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 第一,硬件建设标准化; 第二,师资双向流动; 第三,规范升学入学; 第四,优质资源共享; 第五,破解家长“心结”。 (2)完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 第一,实现应助尽助,进一步扩大资助范围。 第二,建立和完善资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标准。 第三,完善各项引导激励政策,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困难学生。 (3)妥善解决农民工子弟入学问题 北京关停近30所农民工子弟学校 从2011年6月中旬起,由于没有许可证、房产证,校舍为违法建筑,存有安全隐患等原因,北京大兴、朝阳、海淀近30所打工子弟学校相继收到关停通知,涉及近3万名学生,其中很多学生面临失学问题。 让教育公平惠及“民工娃” (1)以政府为主导,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 (2)以公办为主角,扩大公办教育资源,合理调整和完善学校布局; (3)以民办补缺口,发挥民办学校拾遗补缺的作用。 (4)打破身份壁垒,让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等待遇。 (4)大力破解学前教育“入园难” 幼儿园入学报名,家长排队等候 第一,“公”、“民”并举,以“公”为主,扩大教育资源。 2010年11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校教育公共体系。 第二,充实队伍,强化师资建设。 目前全国在园幼儿约3000万,幼儿教师只有130万,缺口较大。今后10年,我国学前三年适龄儿童人口将增 至5000万。 第三,加大投入,保障教育经费。 目前,学前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总量比重一直在1.2%—1.3%之间徘徊,远低于3.8%的世界平均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