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制度;1、社会建设的含义
社会的含义
广义的“社会”指相对于自然界的人类社会
狭义的“社会”指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并列的领域
社会建设的含义
广义的社会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和社会建设.
狭义的社会建设主要是指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
和谐社会:指社会的各个群体能够实现良性互动,整个社
会表现出一种公正状态,社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2、主要内容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追求的价值目标;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重要体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是:民主法制 、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制,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的原则.;2、主要内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和方法
根本途径: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当前工作重点: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五个”着力点:
发展社会事业 促进社会公平
建设和谐文化 完善社会管理
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3、重要意义
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人的解放和社会解放高度对人类社会向和谐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了深刻论述
中国共产党把社会建设作为“四位一体”的建设目标提出
是新时期社会建设的行动指南;1、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的由来
“小康”一词,源自《诗·大雅·民劳》中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后来《礼记》也提到了小康,它描绘了古人对宽裕、殷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追求的理想社会,是广大人民的生活梦想,是文明古国的千年追求.
“小康”是相对于“大同”而言的,在儒家文化中, “大同”社会和 “小康”社会,是远古时代高级社会和低级社会两个不同层次的社会形态.;1、小康社会
国家发展等级标准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我国二十一世纪头20年的发展目标.
世界银行《1990年世界发展报告》对121个国家的排队: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4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 42个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546-5999美元为中等收入国家 54个
又以2200美元为界,以上为中上收入,以下为中下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6000美元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25个
;1、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的量化指标体系
16个基本监测指标和小康临界值: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5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1200元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城镇住房人均面积 12平米
人均蛋白质日摄入量 75克 城市人均铺路面积 8平米
教育娱乐支出比重 11% 电视机普及率 100%
森林覆盖率 15% 农村卫生保健合格 100%
恩格尔系数 50% 成人识字率 85%
人均预期寿命 70岁 婴儿死亡率 3.1%
农村钢木结构住房人均面积 15平米
农村通公路行政村的比重 85%;1、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实现程度
1990年全国实现小康程度为 48%
2000年全国实现小康程度为 96%
还有三个指标没有达到:
农
显示全部